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寓言故事教案

时间:2022-03-30 15:10:46 寓言故事 我要投稿

寓言故事教案(精选10篇)

  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就有可能用到教案,借助教案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怎样写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寓言故事教案,欢迎阅读与收藏。

寓言故事教案(精选10篇)

  寓言故事教案 篇1

  [教学目的]

  1. 知识能力目标:积累文言词语和成语,理解寓言的寓意;

  2. 过程方法目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问题,多角度概括寓意,培养发散思维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了解充满睿智之光的我国古代寓言,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教学重点]

  多角度理解寓言的寓意,培养学生探究问题及发散思维的能力。

  [教学设想]

  先读通原文,整体感知寓言故事的主要内容,这是理解寓言的前提;再引导学生进行探究,领悟故事的寓意,这是阅读的中心环节;最后指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来谈谈寓言给予自己的启示,并进行语言积累,这是阅读的标的。朗读贯穿始终,自主、合作、探究为学生主要的学习方式。

  [课时安排] 一课时

  [知识链接]

  所谓寓言,通常采用借此喻彼的手法,通过假托的故事,寄寓意味深长的道理,给人以启示。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抢答成语:

  展示课件一:

  学生看图说成语,比赛抢答——井底之蛙、画龙点睛、对牛弹琴、守株待兔、掩耳盗铃、亡羊补牢。

  2.导入新课:

  刚才同学们看图抢答的这六个成语,均来自于中国古代的寓言故事。所谓寓言,通常采用借此喻彼的手法,通过假托的故事,寄寓意味深长的道理,给人以启示。

  今天,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古代的寓言故事《塞翁失马》,看看这个寓言假托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寄寓了一个什么样的道理?给予我们怎样的启示?

  展示课件二

  二、初读感知(6分钟)-——读准确,读通畅

  学习文言文,同学们可能感到有些困难。但“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反复诵读是学习文言文的重要途径。这篇课文同学们作过预习,现在,检查一下朗读的情况。

  1.学生齐读一遍课文。要求字正腔圆,即要求字音准确,发音饱满。

  展示课件三:

  其父(fù)曰 父(fù)子相保 遽jù

  其马将(jiàng)胡骏马而归 堕du

  堕而折(shé)其髀 跛b

  2.范读,学生再读。要求读得抑扬顿挫(要注意停顿,要分出轻重,读出语气)。

  展示课件四:

  近塞上之人/有善术者 其马/将胡骏马/而归 此/何遽/不为福乎?

  三、再读探究(8分钟)——通文意,析情节

  要理解寓言故事,首先必须疏通文意,了解故事的内容。

  1.通文意:对照注释疏通文意,在自读的基础上,小组合作学习。如有不懂的问题可提出来,全班交流,师生共同解决。强调下面重点词语(古今异义)的意义:

  展示课件五:

  马无故亡(逃跑)而入胡 人皆吊(安慰)之

  居(经过)数月 其马将(带领)胡骏马而归

  其子好(喜欢)骑 死者十九(十分之九,绝大部分)

  2.理关系:理清人物之间的关系。

  请指出“塞翁”、“善术者”、“其父”、“其子”、“父子”各指代谁?(如果能

  启发学生自己提出,并由此引起争论效果就更好)

  3.析情节:此故事情节可分为几个部分,请同学们用简洁的语言来概括情节各部分的内容:失马——得马——折髀——相保

  4.复述故事:采用比赛形式,让学生对照图片进行复述(创造性的复述)课文,以整体把握课文内容和故事情节,为下面研读课文作准备。

  (1)展示课件六 请男生对照“失马” 的图片进行复述课文;

  (2)展示课件七 请女生对照“得马” 的图片进行复述课文;

  (3)展示课件八 请男生对照“折髀” 的图片进行复述课文;

  (4)展示课件九 请女生对照“相保” 的图片进行复述课文;

  四、研读质疑(15分钟)——提问题,探寓意

  这篇古代寓言故事讲述了一个塞翁失马、塞翁得马、儿子折髀、父子相保的故事,那么这个故事寄寓了一个什么样的意味深长的道理呢?

  引导学生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通过分组合作讨论来探究寓言的寓意。

  1. 教师指示思考的角度

  从寓言故事情节的发展来看,从塞翁对这件事的态度来看,从坏事和好事之间的关系来看。

  2.合作研讨,全班交流。

  学生可能研讨的角度:

  (1)从寓言故事情节的发展来看(福祸得失的一系列变化说明了什么道理?)

  讨论、点拨:任何事物都是发展变化的。因为祸中往往隐藏着福的因素,福中也常常预伏着祸的先机。福与祸、得与失、好与坏是可以互相转化的。因此应当用辩证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2)从“塞翁”能沉着冷静的静观事情的变化来看(面对一系列变化,塞翁为什么能处变不惊?)

  (紧紧抓住“塞翁”那三句话来思考。也可让学生读读那三句反问句,通过揣摩语气来达到目的。)

  讨论、点拨:因为塞翁是一个“善术者”,能推测人事的吉凶祸福,他好像洞悉人间世事的变化之玄机,懂得祸福相依,利害相伴,且能转而相生的道理。因此,面对这一系列变化,他能处变不惊,沉着冷静,乐天知命,不因祸福而悲喜,不以得失为怀。正因为如此,我们认识事物应当把握事物发展变化的客观规律。

  (3)在“塞翁”看来,坏事能变成好事,好事能变成坏事,难道就不要一定的条件就可以转化的吗?

  讨论、点拨:转化是需要一定的条件的。如果胡人居住的地方没有马,坏事能变成好事吗?如果“塞翁”之子不喜欢骑马,好事能变成坏事吗?如果胡人不入侵边境,坏事能变成好事吗?“胡人居住的地方有马”,“‘塞翁’之子喜欢骑马”,“胡人入侵边境”,这些正是好事和坏事相互转化的条件。

  由此我们可知:这则寓言通过假托“塞翁失马”的故事,寄托了这样一个寓意——坏事可以变成好事,好事也可以变成坏事,世上的任何事物在一定的条件下是可以相互转化的。

  老师可以顺势点拨:这就是“塞翁失马”这个成语的意思。与此相关的有老子所说的“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还有俗语“塞翁失马,焉(安)知非福”。

  3.质疑或激疑:

  (1)在塞翁看来,好事可变成坏事,坏事可以变成好事,给我们的感觉好像好就是坏,福就是祸,难道两者之间就没有区别了吗?

  点拨:是的,尽管“塞翁”能洞悉事物之间的相互转化,但他混淆了事物之间的界限,否定了衡量事物的客观标准,陷入了相对主义的泥淖。同时,他那种随缘自适、随遇而安的超然物外的生活态度也是不宜提倡的。

  (2)尽管那些“近塞之人”他们不知道祸福相互转化的道理,但我总觉得文末以“近塞之人死者十九”来反衬“塞翁”之子“以跛独存,父子相保”格调低。

  点拨:当外敌入侵时,那些“近塞之人”能拿起武器,以死报国,死得光荣。而“塞翁”之子“以跛独存,父子相保”显得消极不可取。这是作者的局限性所在。

  (如有学生提出诸如此类的质疑,老师要大加表扬,因为此时正是学生迸发创造火花的时候,要备加爱护,给予肯定。)

  五、联读(5分钟)——联生活,谈体会

  你是否也有过类似“塞翁失马”的经历?请你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谈谈这则寓言还可以给我们哪些启示。

  (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的能力,多角度理解寓言的寓意。)

  讨论、小结:

  1.世上的任何事物都是发展变化的,我们应该用发展的眼光看待事物,应学会辩证的看问题。

  2.对待生活,我们应当积极乐观,不应消极悲观,应“不以物喜,不以已悲”。

  3.因为好坏、福祸、利害是相互转化的,在考虑问题时,我们应当考虑周全,处事要谨慎,要防患于未然。

  4.要因势利导,变祸为福;要创造条件,把坏事变成好事。

  5.现实生活中,身处顺境时,我们不要沾沾自喜,要心存忧患,居安思危;身处逆境时,我们不要气馁,要安之泰然,处逆不惊.

  六.积累(3分钟)——背课文,积成语

  1. 背读课文。

  2. 积累成语。

  请学生比赛列举含“马”字的成语,然后展示课件八,读记成语。

  板书设计:

  塞翁失马————塞翁失马,焉(安)知非福

  刘 安

  失马————得马————折髀————相保

  (祸) (福) (祸) (福)

  寓意:福祸得失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互相转化。

  寓言故事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幼儿能初步理解故事,明确故事寓意:不劳动不会有收获,运气不会天天有,不能靠碰运气过日子。

  2、培养幼儿乐意倾听故事,并能用绘画表达其内容。

  3、发展幼儿的想像力、口语表达能力。

  活动准备:

  VCD 图片

  活动过程:

  一、我们学过哪些成语故事?谁知道它的寓意?

  二、今天老师再请小朋友学习一则寓言:守株待兔(出示字卡)

  1、有一天,一位农夫正在田里锄草,突然惊动了一只野兔,它跑得很快,这只野兔为什么跑得这么快?(幼儿讨论)

  2、你们刚才说的种种情况确实都有可能发生,野兔一不留神竟撞在了田边的一个树桩上,会怎么样?

  3、农夫喜出望外,赶忙拾起兔子,带回家去,农夫得到这只野兔会怎么做呢?

  4、农夫回到家,确实把野兔美美地吃了一顿,他边吃边想,你们猜猜看会想些什么?(讨论)让我们一起说说农夫的美梦吧!

  5、从此,农夫再也不耕田锄草,他天天守在那个树根旁,等待野兔撞*在树根上,从早上等到晚上,从日出等到日落,日子一天天过去了,农夫等到的会是什么结果?(幼儿讨论)

  6、听到这儿,你觉得农夫的做法怎么样?为什么?(幼儿讨论)

  三、观看动画,加深理解

  1、刚才小朋友听了这个故事,现在想看看动画吗?

  2、如果你是农夫的朋友,你想对农夫说些什么?

  教师小结:这则寓言故事很短小,但告诉我们一个深刻的道理:不劳动不会有收获,运气不会天天有,不能靠碰运气过日子。

  四、自由讲述,巩固故事内容。

  寓言故事:守株待兔

  宋国有个农夫正在田里翻土。突然,他看见有一只野兔从旁边的草丛里慌慌张张地窜出来,一头撞在田边的树墩子上,便倒在那儿一动也不动了。农民走过去一看:兔子死了。因为它奔跑的速度太快,把脖子都撞折(shé)了。农民高兴极了,他一点力气没花,就白捡了一只又肥又大的野兔。他心想;要是天天都能捡到野兔,日子就好过了。从此,他再也不肯出力气种地了。每天,他把锄头放在身边,就躺在树墩子跟前,等待着第二只、第三只野兔自己撞到这树墩子上来。世上哪有那么多便宜事啊。农民当然没有再捡到撞*的野兔,而他的田地却荒芜了。

  寓意:

  不靠自己勤勤恳恳的劳动,而想靠碰好运过日子,是不会有好结果的。

  寓言故事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学习寓言故事改编的方法。

  2.会运用所学的方法改编故事。

  3.说写相结合,进行故事改编。

  教学重难点:运用所学方法改编寓言故事。

  教学过程:

  一、表演导入

  学生表演寓言故事片段,下面同学猜故事名。

  二、揭示课题,探究方法

  1.像刚刚我们小朋友表演的生活中的一些小故事,却告诉我们一个大道理,这样的故事就叫——(寓言故事)。

  2.说到寓言故事,我想到了我们之前在课本上学过的《乌鸦喝水》,还记得吗?谁能简单的和大家讲一讲?(及时评价)小朋友们请看——(播放《新乌鸦喝水》)

  3.同学们,看仔细了吗?那我可要发问了,请问:这里的《新乌鸦喝水》和原来的《乌鸦喝水》一样吗?有哪些不一样的地方?(请学生回答,教师相机板书:时间、地点、人物、情节、结局等,学生回答不完整可出示范文)

  4.小朋友们真棒,经过一番思考,你们竟然找到了寓言故事改编的方法,你们真是太厉害了!(板书课题:寓言故事改编)好的,今天我们的任务也就一目了然了,那就是对寓言故事进行——(改编)现在小朋友们知道寓言故事改编的方法了吗?那我们在改编一篇寓言故事时,可以从那几个方面进行改编?

  三、回顾旧知,改编新篇

  1.嗯,好的,那请同学们仔细看大屏幕,今天老师带来了几篇小故事,看,熟悉吗?(出示寓言故事图片,学生简单复述故事内容,师生评价)

  2.下面,就请小朋友们充分发挥你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在其中选择一个故事来进行改编。(拿出事先分发的“新点子检视表”纸张)请同学们拿出“新点子检视表”,你先来想一想,你想改编哪些方面,想好了,把它写在纸上,一会我们再来交流。(交流)

  3.听了你们的新点子,我觉得非常的有趣,我迫不及待的想看看你到底是怎么写的,在写之前,老师有几点小要求:

  (1)尽量用一两个成语。

  (2)尽量用一个修辞手法。下面就请小朋友们动手写一写吧。(写在改编小能手纸张上)

  4.交流写作,师生评价。

  5.小结。

  四、作业超市

  改编一篇自己喜欢的寓言故事,写完可以读给同学听,也可以回家读给爸爸妈妈听。

  板书设计:

  寓言故事改编时间地点人物情节结局

  寓言故事教案 篇4

  目标

  1.理解故事,进一步了解作品中动物的特点。

  2.知道每个人都有优点和缺点,自己的优点要看到,别人的优点也要看到。

  准备

  猴子、狗熊、大象、鳄鱼、蚂蚁卡片5―6套。

  过程

  1.说说这些动物。

  ――教师出示猴子卡片,请幼儿说一说喜不喜欢猴子,说出喜欢或不喜欢的原因。

  ――把准备的动物卡片分别发给每一个小组,请他们讨论:喜不喜欢这些动物,为什么?

  ――每组幼儿派一个代表说一说自己组的讨论结果。

  2.听听动物夸自己。

  ――刚才你们说了自己喜欢这些动物的哪些地方,动物们也知道自己的优点。我们听一听它们是怎么夸自己的。

  ――讲述故事,并按故事情节中的先后次序将动物呈现在黑板上。

  ――这些动物夸自己有什么特点?它们看别人呢?

  ――教师小结:每个人都有优点和缺点,夸自己的优点是对的,但是夸自己时不能把别人说得什么都不好。

  3.夸夸自己和别人。

  ――请幼儿夸夸自己的优点,同时也夸夸别人的优点。

  建议

  最后一个环节可根据幼儿自信与不自信的情况,引导幼儿选用不同的表述方式,如“我学会了跳绳,XX小朋友也学会了,我们跳得很好。”或“XX小朋友会讲故事,我也会讲故事。”要注意鼓励那些不自信的幼儿,帮助他们认识自己的长处,从而树立自信。

  附:夸自己

  有一天,一位医生来到森林里。他让动物们说说自己的长相有什么不满意的地方,他可以帮助动物们变得漂亮起来。

  医生让猴子先说。猴子说:“我对自己的长相很满意呀。我和人一模一样,有四肢、有五官。我还比人多一条漂亮的尾巴呢。你们瞧,狗熊的长相才不好看呢。他长得肥肥胖胖,又蠢又笨。”

  狗熊说:“什么呀,我的长相一点都不难看。我比猴子长得壮,我的力气也大呀。大象才难看呢!你们瞧瞧,大象的身子那么大,可是他的尾巴那么短那么小,好像长了一条猪尾巴,大象的耳朵那么大,鼻子也长得不像样子。”

  大象听了很不高兴,他生气地说:“我的鼻子、耳朵和尾巴长得很好看,幼儿园的小朋友都请我去当滑梯呢。要说身体吗,鲸鱼才是长得太大太蠢呢。”

  鲸鱼也生气了,他喷出一股水,高高地冲上天空。他说:“我是海里最大的动物。最厉害的鲨鱼看到我都逃得远远的。没有那么大的身体,鲨鱼会怕我吗?你们瞧,蚂蚁才长得不好看呢。蚂蚁长得那么小,让人看不清楚,一脚就把他踩扁了。”

  蚂蚁虽然长得小,可他从来不觉得自己长得难看。蚂蚁说:“谁说我长得不好看呀。猴子才真的难看呢。猴子说他和人长得一样,人的身上可没有那么长的毛呀,还有那么难看的红屁股,人也没有呀。”

  动物们夸了一通自己,批评了一通别人,很开心地回自己的家去了。

  医生没什么事可干,也回家去了。(根据拉封丹同名寓言改编)

  寓言故事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 引导幼儿理解故事的内涵,懂得乌鸦上当受骗的原因。

  2、 引导幼儿从多种角度推测故事情节的发展,发展幼儿想象力、创造力及大胆表述的能力。

  3、 培养幼儿机智灵活,遇事能想办法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

  活动准备:

  多媒体课件

  活动过程:

  一、导入部分

  师:在大森林里,住着一对邻居,是谁呢?看!

  (出示乌鸦、狐狸的图片及文字)你觉得狐狸是一只怎样的动物?那么乌鸦又是一只怎样的动物呢?和狐狸比,是更狡猾呢?

  二、分段欣赏故事

  1、欣赏第一、第二段故事后,提问:

  那小朋友们也来学一学乌鸦找到肉高兴的样子好吗?小朋友,你们猜一猜,狐狸看到乌鸦嘴里的肉,它在想什么呢?”他会怎么做呢?

  2、欣赏第三段故事后,提问:

  狐狸是怎么说的?大家一起来学一学狐狸吧!小朋友们,狐狸第三次是怎么说的啊?我们来比比看谁说得最好?

  3、 讲述第四段故事后,提问:

  小朋友们,为什么狐狸说的话一次比一次动听?小朋友们都知道乌鸦的声音并不好听,那为什么狐狸说他的声音好听,还想听它唱歌,是真的想听它唱歌吗?

  三、引导幼儿畅想故事的结局

  鸦听了狐狸的奉诚话,心里一得意,刚一张嘴唱歌,嘴里的肉就掉下来了,结果会怎么样呢?

  四、 看动画,完整欣赏故事内容

  教师小结,引导幼儿理解故事寓意。

  五、 续编故事内容

  活动反思:

  活动导入时,我充分运用多媒体,出示狐狸的图片,很快调动了幼儿探究故事内容的欲望,激起了幼儿的兴趣。在教学活动中,我用形象的儿童化语言,逼真的动作,把幼儿带入了故事的情境中,使幼儿充满了学习的乐趣,他们不由得跟着我一起说起来、演起来。在形象的表演中使幼儿受到启发和教育,让他们成为学习的主体。另外,在本次教学活动讨论环节中,我很自然的从知识目标过渡到情感目标和能力目标。幼儿大胆发言,气氛热烈。但是教师的语言还不够精炼,特别是在讲述故事寓意时,教师教代的不明确,教师应先组织好语言。

  寓言故事教案 篇6

  一、 学习目标

  1.积累词语。理解“饶头、智、亦云、亡、吊、何遽、居、将、十九”等词语的意义和用法。

  2.了解寓言的文体特点及《伊索寓言》《韩非子》《淮南子》的有关文学常识。

  3.分析寓言的故事情节,领悟所蕴含的道理。

  二、学习过程

  第一课时

  (点拨)生研读《赫耳墨斯和雕像者》,品味重点词语,理解赫耳墨斯爱慕虚荣的性格和寓意;学生自读《蚊子和狮子》,理解精巧构思和拟人手法。

  (一)、说一说

  《青蛙的肚皮》、《驴与愚蠢的狼》、《怯懦的蝙蝠》、《狼和小羊》、《贪婪的狗》、《愚蠢的乌鸦》等文章,同学们,这些饶有趣味的寓言故事的出处大家知道吗?谁还能讲出这部古希腊寓言汇编中的故事呢?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伊索寓言》中的两则:《赫耳墨斯和雕像者》和《蚊子和狮子》。请同学们从阅读提示中圈点出有关寓言和《伊索寓言》的知识要点。

  (二)、拉一把

  1.寓言

  寓言是以劝喻或讽刺性的故事为内容的文学样式。篇幅大多简短,主人公可以是人,可以是拟人化的生物或非生物。主题多是借此喻彼,借远喻近,借古喻今,借小喻大,使深奥的道理从简单的故事中体现出来,具有鲜明的哲理性和讽刺性。寓言在创作上常常运用夸张和拟人等表现手法。

  寓言最突出的特点是以比喻性的故事寄寓意味深长的道理。17世纪法国寓言诗人拉封丹说过:“一个寓言可分为身体和灵魂两部分:所述的故事好比是身体,所给予人们的教训好比是灵魂。”

  寓言早在我国春秋战国时代就已经盛行。诸子百家著作中就有不少寓言故事流传下来。外国寓言作品,著名的有古代希腊的《伊索寓言》,法国的《拉封丹寓言》和俄国的《克雷洛夫寓言》。

  2.伊索和《伊索寓言》

  相传伊索是公元前6世纪古希腊人,善于讲动物故事。公元前5世纪末,希腊寓言开始归于他的名下。

  《伊索寓言》是古希腊寓言的汇编。其中大多是动物故事,反映了平民或奴隶的思想感情。耶稣会传教士在明代把伊索寓言传入中国。

  (三)、生共同研读《赫耳墨斯和雕像者》

  1.学生自由诵读,思考:恰如寓言诗人拉封丹对寓言的形象概括,读寓言,要从“身体”读出“灵魂”,也即从所述故事读出道理。那么这则寓言在结构安排上有何特色?

  2.研习寓言的故事部分,感知情节发展和人物形象。(诵读,思考:)

  (1)寓言中赫耳墨斯的形象生动、鲜活。刻画人物的方法是对话描写为主,试比较赫耳墨斯与雕像者三问三答中句式、语气的起伏变化。

  (2)对雕像者的形象惜墨如金,轻轻一句“假如你买了那两个,这个算饶头,白送”答语,却见其情节波澜,就其表达效果试作分析。

  (3)梳理、归结故事的情节脉络。用简练的话语填充:全篇故事分两层,其起因和开端是 ,发展和结局是 。

  3.品味关键词语,理解赫耳墨斯爱慕虚荣的'性格。

  (1)、圈点勾画出寓言的关键词语,一“笑”、两“想”、三“问”。

  (2)、思考:

  ①赫耳墨斯来到人间的动机和目的是什么?

  ②赫耳墨斯笑着问赫拉的雕像值多少钱中“笑”说明了什么?

  ③“后来,赫耳墨斯看见自己的雕像,心想他身为神使,又是商人的庇护神,人们对他会更尊重些”,这个想法表明了什么?

  (3)表情朗读,说说寓言中的赫耳墨斯是怎样的一个形象。在句中填入切合寓言内容的修饰语:寓言中刻画的赫耳墨斯是一个 的形象。

  (4)小组成员四人分角色朗读。要读出语气和感情。

  (5)这则寓言通过天神赫耳墨斯自命不凡、主观臆断而在事实面前碰壁的故事,以神喻人,讽刺和批评了那些爱慕虚荣、妄自尊大的人。请学生结合实际生活,谈谈对寓意的理解。

  (6)将故事情节作适当的改变,看看寓意会有什么不同。如将“还要贵一点”以下的情节改为:“赫耳墨斯听后,默不作声,悄悄离去。或者赫耳墨斯来到店里,如果首先问自己的雕像的价钱,结果会怎样呢?”

  寓言故事教案 篇7

  教学目标

  1 认识本课8个生字,并能正确书写。

  2 读懂课文,明白“水滴石穿”“守株待兔”这两个成语的意思和所蕴含的道理。

  3 充分发挥想象,用不同的语气读好两个成语故事。

  4 有学习成语、积极应用成语的兴趣。

  教学重点

  理解这两个成语的意思,积累并灵活应用两个成语。

  教学准备

  1 教学挂图。

  2 查找几个与“水滴石穿”寓意相近的成语。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一、 回顾学过的成语,引入课文题目

  师:同学们,我们以前学过有故事的成语和有趣的成语,你们还能记起来吗?

  生说出成语。

  师:成语是我国语言宝库中十分有特色的宝藏,每个成语都有一个有趣的故事,今天,我们来学习两个成语故事,“水滴石穿”“守株待兔”。(师板书课文题目)

  二、自主学习生字词,了解课文的大意

  1 初读课文,学习本课生字词。

  (1)自己读通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想办法解决。

  (2)勾出本课生词,多读几遍。

  (3)小组合作学习生字词,借助工具书等形式掌握生字音、形、义。

  (4)正确书写本课8个生字。

  2 再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1)再读课文,边读边想讲了什么故事。

  (2)用自己的话讲一讲这两个成语故事。

  三、 分别重点学习“水滴石穿”“守株待兔”

  1 学习“水滴石穿”。

  (1)同桌练习分角色读故事,想象当时的情景。

  (2)抽查、评价。要领:读出石阶轻视的语气,水滴自信的语气。

  (3)仿照文中句子,练习用“是……还是……”“既……也……”说话。

  (4)读了这个故事,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5)拓展延伸。

  教师介绍几个与“水滴石穿”寓意相近的成语;学生联系生活讲一讲“水滴石穿”的事例。

  2 学习“守株待兔”。

  (1)激趣导入。

  师:这节课中,老师将与你们再次点击一个成语。(板书:守株待兔)

  提出学习目标:理解“守株待兔”的意思。

  (2)(出示挂图)自读课文,整体感知。

  ①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注意生字的读音,并想一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情。

  ②同桌合作读课文,学习生字“夫”“窜”“撞”。

  ③全班交流,通过做动作理解“窜”“撞”的意思,让学生讲讲故事讲了一件什么事。(师相机板书:偶

  得野兔)

  ④结合挂图,理解“株”“待”“守株待兔”的本意。

  “株”,树桩。随即学习生字“桩”,再次看图理解“桩”,并给它扩词。

  (3)理解课文,体会情感。

  ①再一次读课文,重点体会第2段中农夫的心情。

  ②自己勾出写农夫心理活动的句子,好好读一读,体会体会,应该用什么样的感情和语气来读。

  ③请学生把自己勾画的句子读给大家听,评价评价,谁读得好。

  ④结合最后一句(他拎着野兔喜滋滋地回家了),把动作神态加上去,绘声绘色地读这一段。

  ⑤结合挂图,想一想,说一说,农夫心里还可能想些什么。根据学生的回答,师相机板书:心存侥幸。

  (4)读想结合,背诵表演

  ①自读第3段,体会农夫感情。

  ②把农夫心中的希望用自己的话说出来。可以加上动作说。

  ③读最后两句话:等啊等啊,日子一天天地过去了,他连野兔的影子都没有看见。农夫的田里已经长满了野草,什么庄稼都收不到了。

  想一想,此时此刻,农夫的心情又是怎么样的,应该怎样读。(伤心、难过、后悔)

  ④你想对这个农夫说什么?小组讨论。

  ⑤每一小组选派代表在全班交流。(板书:一事无成)

  ⑥再读这一段,想一想,农夫的情感有哪些变化?(希望→失望)应该怎样读呢?

  ⑦演一演这个故事。

  ⑧你从这个故事中明白了什么?(不努力做事,心存侥幸,终将一事无成)

  四、课外作业

  1 课外阅读几则寓言故事。

  2 自主积累更多的成语。

  寓言故事教案 篇8

  教学目标

  1、了解寓言故事的特点,理解寓言故事表达的感情;

  2、反复揣摩寓言故事中人物的鲜明个性及身份特点,在揣摩人物的神态、动作、心理咨询活动的同时,读好人物的语言,做到既绘声绘色,寓意分明。

  教学方法

  1、观摩视频,感悟体会

  2、以练为主,边练边议;

  3、角色朗诵,交互体验;

  4、师生互动,教学相长。

  教学重难点

  揣摩人物的神态、动作、心理咨询活动的同时,读好人物的语言,做到既绘声绘色,寓意分明。

  课时一课时。

  教具准备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回忆故事,导入新课:

  前两天我们刚刚学完《陶罐和铁罐》这课文,你们喜欢它吗?这是一十分有趣的寓言故事,你们知道寓言的特点吗?

  出示:寓言,是一种常常被选做诵材的文体。它短小精悍,通俗易懂,是由故事和教训两部分构成,而故事中又常常出现拟人化的动物,所以总是特别受到孩子们的欢迎。

  今天,我们的朗读材料《伊索寓言》,是大家都很熟悉的《狼和小羊》,故事情节很简单,但怎样能把它读好呢?(多媒体出示全文)

  二、学生练读,指导点拨:

  1、学生练读,巡视发现问题

  2、指导点拨:

  寓言不是很容易朗诵的一种文体。朗诵者既要有讲故事的投入,又要有说道理的冷静。可在同学们的朗读中,没有讲故事的语气语调,对狼和小羊这两个形象语言、心理咨询的把握不准确,而且以作者的身份讲道理时,没有做到应有的冷静、严肃,没有让人回味的特点。

  三、视频引路,感悟体会

  认真倾听视频朗读,体会朗读者是如何揣摩角色的心理咨询,从而通过语言表达出来的。

  三、指导“叙述性语言”的指导

  多媒体出示:狼和小羊碰巧同时到一条小溪边喝水。那条小溪是从山上流下来的。狼非常想吃小羊。可是它想,既然当着面,总得找个借口才好。

  1、听录音示范读

  2、指导朗读此段的整体语气:因为这时候说话的是作者,是在给我们叙述这个故事,所以语气尽量做到自然、平静,“碰巧”“非常”稍稍重读一些。

  3、学生练读

  4、指名朗读

  四、指导“角色对话部分”的指导

  1、先来体会这两个角色的特点

  狼是无理、蛮横、凶恶的;小羊是礼貌、弱小、可怜的

  2、指导:狼∕就故意找碴儿,气冲冲地说:“你怎么敢到我的溪边来?↗把水弄脏,害得我不能喝,你安的什么心?”(狼认为小溪是他的)指名读

  3、指导:小羊∕吃了一惊,温和地说:"我不明白∕我↗怎么会把水弄脏。您∕站在上游,水是从您那儿∕流到我这儿,不是从我这儿∕流到您那儿的……"(抓住“温和”一词,体会温和的语气)指名读

  4、指导:"就算这样吧!"(读出狼的不情愿承认又有些恶狠狠)狼说,"你总是个坏家伙。我听说,∕去年你在背地里说我的坏话!"(此句语气上扬)

  "啊?↗亲爱的狼先生!"可怜的小羊喊道,"那是不会有的事,去年∕我还没出世呢!" (此句语气上扬、音重且急促)(抓住“喊道”一词,体会可怜的小羊要为自己争辩)

  狼觉得∕用不着再争辩了。就呲着牙∕咆哮着逼近小羊说:"你这个小坏蛋,说我坏话的不是你就是你爸爸,反正都一样!"(声音大而急促)说着,就扑到小羊身上,抓住它,把它吃掉了。

  5、自由练读

  6、角色朗诵,交互体验;

  五、指导“阐明道理”部分的朗读

  人们存心要干凶恶残酷的坏事情,那是很容易找到借口的。

  我们可以运用重音"存心"和"容易"的强调来突出作者的意图。当人们存心做坏事时,还怕找不到借口吗?正像的古语所说:"欲加之罪,何患无辞?"

  六、师生互动,教学相长。

  交换角色朗读,学生。

  狼和小羊

  狼和小羊碰巧同时到一条小溪边喝水。那条小溪是从山上流下来的。狼非常想吃小羊。可是它想,既然当着面,总得找个借口才好。狼就故意找碴儿,气冲冲地说:“你怎么敢到我的溪边来?把水弄脏,害得我不能喝,你安的什么心?”

  小羊吃了一惊,温和地说:"我不明白我怎么会把水弄脏。您站在上游,水是从您那儿流到我这儿,不是从我这儿流到您那儿的……""就算这样吧!"狼说,"你总是个坏家伙。我听说,去年你在背地里说我的坏话!""啊?亲爱的狼先生!"可怜的小羊喊道,"那是不会有的事,去年我还没出世呢!"狼觉得用不着再争辩了。就呲着牙咆哮着逼近小羊说:"你这个小坏蛋,说我坏话的不是你就是你爸爸,反正都一样!"说着,就扑到小羊身上,抓住它,把它吃掉了。

  人们存心要干凶恶残酷的坏事情,那是很容易找到借口的。

  寓言故事教案 篇9

  教学重点:

  理解词语,了解内容和寓意。

  教学难点:

  使用成语造句。

  教学过程:

  一、导 入

  今天学习寓言是文学作品的一种体裁,是指带有劝喻或讽刺的短小故事。我国在春秋战国时代,寓言就已经盛行,先秦诸子百家著作中,就有不少优美的寓言。例如《守株待兔》、《叶公好龙》、《狐假虎威》、《愚公移山》等。

  课文《画蛇添足》出自《战国策》。《买椟还珠》和《滥竽充数》选自《韩非子》,这两个故事都是战国时期的。《塞翁失马》选自《淮南子》,《淮南子》是西汉淮南王刘安组织他的宾客编写的。书中涉及祸福的文字很多,这与作者所处的社会环境有关。

  寓言借此喻彼,借远喻近,借古喻今,借小喻大,寓较深的道理于简单的故事之中,具有鲜明的训诫性、讽刺性和哲理性。寓言一般结构简短,情节集中,故事风趣幽默,人物性格突出,常用比喻、拟人等手法。寓言的语言生动形象,常用简约的语言勾画人物的动作和心理。

  二、诵读

  老师泛读课文。

  三、学习字词

  借助工具书、课下注释,学习生字读音,解释重点实词、虚词和短语。

  四、朗读课文

  采用不同方式,请同学朗读课文四遍,熟悉课文内容。

  五、串讲课文

  同学串讲,老师适时指点。

  六、概括寓意

  学生分小组讨论,概括寓意,然后交流。

  七、总结

  《画蛇添足》:事情已经到了完美无缺的地步,再做多余的事,不仅无益,而且有害。过和不及也许仅仅相差一点点,但是要掌握分寸必须明智。过分聪明,思想方法不对,有时反倒被聪明贻误。

  《买椟还珠》:没有眼力,只重外表,取舍不当,就会舍本逐末。

  《画蛇添足》、《买椟还珠》都是讽刺寓言,有生动的喜剧情节,活泼风趣,让读者在轻松的阅读中忍俊不禁,并从中体会其蕴含的道理。

  《滥竽充数》:成就一番事业关键是有真本领。没有真本领,一味地投机取巧,只能得逞于一时,终归要碰壁的。这则寓言叙事平实,情节简括,由于前后对比,并不显得平板。突出了人物于变化的环境的应对,一个“逃”字活画出南郭处士的狼狈。

  《塞翁失马》:这个故事说明了“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的生活哲理和事物之间的辩证关系。这是一篇哲理寓言,叙事多用对话,情节曲折,用白描的手法,生动地刻划了一个深谋远虑的老者的形象,通过语言描写表明了他对突发事件的冷静的思考与平和的心态。读者从中可以感悟到“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的生活哲理和事物之间的辩证关系。

  八、布置作业

  1、复习字词,熟读课文。

  2、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并翻译句子。

  (1)未成,一人之蛇先成,夺卮酒,曰:“蛇固无足,子安能为之足?”遂饮其酒。为蛇足者,终亡其酒。

  (2)南郭处士请为王吹竽,宣王说之,廪食以数百人

  (3)近塞上之人有善术者,马无故亡入胡。

  九、板书设计

  画蛇添足 —— 多此一举 弄巧成拙

  买椟还珠 —— 取舍不当 舍本逐末

  滥竽充数 —— 鱼目混珠 投机取巧

  塞翁失马 一一 安知非福 祸福无定

  寓言故事教案 篇10

  一、教学目标

  1、熟悉课文

  2、文学、文化常识积累:庄子及《庄子》

  3、课文正确解读

  4、文言现象归类

  二、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多角度解读寓言寓意。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

  毛泽东在《改造我们的学习》一文,解释了“实事求是”一词,请同学们明确一下。提问学生:“实事”指“求”指“是”指。师:客观事物之间,总是有规律可寻,关键在于我们能不能去“求”,怎样去“求”。今天,我们来共同复习《庖丁解牛》一文,再次感受一下“庖丁”的成功之道

  (二)明确学习要求(小黑板展示)

  1.熟悉课文。

  2.文学、文化常识积累:庄子及《庄子》

  3.正确理解课文寓意。

  4.师生共同归纳文言现象。

  (三)学生齐读课文

  1.正音。

  将齐读中出现的读音错误找出来,共同纠正。

  技盖至此乎?见其难为。行为迟肯綮大軱怵然

  学生完成资料提供的拼音题。学生们齐读

  2.文学、文化常识积累

  (1)完成资料提供的填空题

  (2)学生读背

  (3)检查:完成高考模拟题---五(1)题

  (四)课文解读

  1.文字疏通结构思路

  本文是一篇典型的一事一议的散文,文章写了一件什么事情呢?学生作答这件事是“庖丁为文惠君解牛”又是怎样写的?怎样议的呢?

  生描写了一个场面。师从几个角度正面描写解牛场面?生解牛时的动作和发出的声音。师请同学完整翻译第一节。注意“所字结构”、倚、履、踦、向、中、乃、会。

【寓言故事教案(精选10篇)】相关文章:

寓言故事《愚公移山》教案范文01-08

美丑寓言故事精选12-11

动物寓言故事精选15篇12-09

经典寓言故事(精选15篇)02-17

古代寓言故事精选15篇01-22

动物寓言故事(精选15篇)12-15

中国经典寓言故事大全(精选)12-11

寓言故事精选:藏贼衣12-10

寓言故事精选:麻雀和燕子1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