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语文《离骚》教案设计

时间:2021-03-31 16:11:26 高二 我要投稿

语文《离骚》教案设计

  ▲ 知能目标

语文《离骚》教案设计

  1.体会诗歌中移情和象征手法运用的效果。

  2.了解《离骚》的语言风格和结构,理解节选部分的主旨。

  3.感受《离骚》的浪漫主义色彩。

  ▲ 情感目标

  1.感受诗人在述怀反省中表现出的高尚情操和爱国情怀,化为自己的精神力量。

  2.感受诗人行为高尚、品格圣洁、忧国忧民的完美形象。

  ▲ 重点难点

  1.体会诗中运用形象的比喻、瑰丽的想象、绚烂的文采表达诗人炽热的感情,富有浪漫主义色彩。

  2.理解屈原的精神表现和诗人讴歌、追求的政治理想。

  3.文言词句的理解。

  ●刷新知识库存

  知识库存

  1.关于《诗经》

  屈原,名平,字原,又白云名正则,字灵均, 战国时期楚国诗人。他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个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也是最伟大的爱国诗人,“楚辞”诗体的创立者和代表作家。代表作品有《离骚》、《天问》、《九歌》、《九章》、《招魂》等。有深远的影响。

  2.关于《离骚》

  楚怀王三十九年(前300年)春,屈原被排斥流放在汉北。此间创作了《离骚》。它是屈原的代表作,也是我国古代最长的一首抒情诗。全诗373句,2490字,运用美人香草的比喻、神话传说和丰富的想象,表达了作者鼎革图治的政治抱负和同腐朽势力作斗争的坚强意志,抒发了热爱祖国的炽烈感情,是我国浪漫主义长诗的鼻祖。

  3.关于“楚辞”与《楚辞》

  “楚辞”是以屈原为代表的战国时期的一批楚国作家在学习楚国民歌基础上,创造、发展了“书楚语、作楚声、纪楚地、名楚地”,故谓之“楚辞”的一种诗歌形式。《楚辞》则是由西汉刘向编辑的屈原、宋玉等楚国作家作品的总集名。

  4.关于“离骚”的含义

  关于《离骚》篇名的涵义,古今各家说法不一。司马迁在《史记屈原列传》中释为“离忧”。班固在《离骚赞库》中释为“遭忧”。王逸在《楚辞章句》中释为“别愁”。近世学者,则有人据《大招》“伏戏《驾辩》,楚《劳商》只”及王逸注“《驾辩》《劳商》,皆曲名也”,认为“劳商”与“离骚”均系双声字,“离骚”即“劳商”之转音,因而推论《离骚》本为楚国古乐曲名。

  5.字形辨析

  謇:謇謇 陬:孟陬 毗:毗邻 摄:摄像

  搴:搴阰 辄:动辄得咎 阰:搴阰 慑:慑服

  ●探究互动平台

  探究平台

  1.节选部分的主旨与感情基调是怎样的?

  ※节选部分通过诗人自述生平和身世,表达了诗人的忧伤心事和对故国民生无限热爱的深情,反映了诗人坚持自己的高尚情操、纯洁德行和政治理想,对腐恶势力决不妥协的战斗精神。诗人的这种品质和精神,来源于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的思想感情,是十分可贵的。但是,由于时代和阶级的局限,诗人不可能看到人民的力量,只把希望寄托在明君身上,这就注定了他的悲剧性的命运。因此,他在诗中尽管抒发了他追求美好理想,决不同流合污的炽热情感,也夹杂着一种封建士大夫壮志未酬的哀伤和孤独傲岸、自命清高的感情。

  2.本诗的结构思路如何?

  ※节选部分共十二节,可分为三段。前二节为第一段,自述家世、出生年月日和名字由来。前一节自述家世、出生时辰,后一节言皇考为诗的主人公命名。显示自己的高贵血统、优越感、责任感以及内在美质。这既是他日后存君兴国、变法图强、热爱宗国的思想感情的原动力,又是他的悲剧的根源。

  中间四节为第二段。诗人通过一些比喻,自述一生不断追求美好事物、提高自身修养的嘉德懿行。节末用比喻手法,表示愿做革新强国的先驱者,为楚王和国家献身,一往无前。这为下文诗人良好的主观愿望与残酷的客观现实之间的矛盾冲突,以及诗人所遭遇的挫折作铺垫。

  最后六节为第三段。诗人先回顾历史上成败的教训,而后联系楚国的黑暗现实,反复申诉自己的忠心和事君不合的悲惨遭遇。最后以婚约失败为喻,表达了变法革新所遇的挫折,委婉地发出对楚王昏庸无能、反复无常的痛心。

  结构图示:

  身世不凡

  美德修养 忧国忧民 忠心劝告

  为国操心

  1.课文中描写香草的诗句多,诗人描写这些物体的用意是什么?

  ※诗人展开丰富的想象,在作品中写他对种种香草幽花的癖爱,这是用比喻的手法,表现他的志洁行芳,即使在恶劣的处境中,他仍然坚持清白的操守和报国的理想始终不变,不与小人同流合污。诗人用“江离”、“辟芷”、“秋兰”、“木兰”、“宿莽”等作比,意象华美,使人不只感受到花草的色和香,更能被一种深远的意境所吸引,这些生长在水国荒地的幽花香草把人们的心情引到奇丽的幻想境界。诗人用它们来象征高洁的品德,佩戴亲近它们,就是象征他的被服德义,加强美德修养,这就写出了诗人的高洁的动人形象。

  2.结合课文内容,下面诗句应如何理解?

  (1)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

  ※句中用“美人”代楚怀王,表达了作者对国家命运的忧虑之情。

  (2)何桀、纣之昌被兮,夫惟捷径以窘步

  ※句中用“昌被”比喻狂乱不羁,写出了对楚怀王放纵糊涂的惋惜之情。

  (3)曰黄昏以为期兮,羌中道而改路。

  ※句中作者用“黄昏”比喻君臣亲密合作,表达了作者愿为楚国再尽衷心的强烈感情。

  3.“兮”字在诗中有哪些作用?

  ※“兮”在诗句中的位置不同,作用也不相同:用在句中,表延长音;用在句间,表语意未竟,待下句补足;用在句尾,表感叹意味。就节选部分看,均用在句中,表语意未完,待下句补充。在句式角度看,本诗打破了《诗经》的那种以四言诗为主的限制,大大扩充了诗歌的表现能力。

  4.屈原的精神表现在哪几个方面?

  诗句高尚的品德、爱国的情怀

  指九天以为正兮,夫唯灵修之故也刚正不阿,赤胆忠心

  唯夫党人之偷乐兮,及前王之锺武嫉恶如仇,不同流合污;

  纷吾既有此内美兮,又重之以修能洁身自好,自我完善

  余固知謇謇之为患兮,忍而不能舍也坚持真理,献身理想

  汨余若将不及兮,恐年岁之不吾与忧国忧民,热爱祖国

  5.诗人讴歌、追求的是怎样的理想?

  ※诗中常以采集花草来比喻自己美好的追求,以美丽的服饰来比喻自己高洁的精神世界,以“鸷鸟”来比喻自己的才能和品格,为我们描绘了一个行为高尚、品格圣洁的形象。

  ※ 本诗的表现手法有何特色?

  节选部分以叙述为主,融叙事、抒情、描写、说明、议论于一炉,优美和谐。诗人在揭露楚国黑暗的现实,表达自己的美好理想时,用香花幽草,奇妆异服来比喻自己德行的高洁。和楚国君臣的荒唐善妒及时俗的投机取巧相比,更衬托出了诗人对那些丑恶灵魂的鄙视。这些“比兴”手法,和《诗经》中的“比兴”完全不同,它不是单纯的比喻,它所设喻的意象华美,意境深远、优美动人,充满浪漫主义气息。相关链接

  ※了解战国时代的社会背景与屈原的生平,加深了解。

  ※在文学史上,常以“风”“骚”并称,用“风”来概括《诗经》,用“骚”来概括《楚辞》。

  ※后人大多赞同司马迁及班固的说法。

  点 睛 聚 焦

  ※从一分为二的观念看问题,但应充分肯定屈原的爱国情怀和高尚情操。

  ※节选部分极富变化,它把事实的叙述,幽独的抒怀和精辟的议论交织在一起,主旨突出,结构完整。

  ※作者以“香草”、“美人”自比,实则象征自己卓尔不群的'意趣。

  ※注意结合具体语境充分理解比喻的含义。

  ※本诗以大量运用的语气助词“兮”和楚国方言,带给本诗浓厚的地方色彩。

  ※作者在诗中反复达达了自己高洁情操的爱国情怀。

  ※作者的行、情、志高度一致。

  ※《离骚》继承了《诗经》的比兴手法,但是又有很大的创新和发展。

  ●对应训练主页

  基础题:

  1、下列加点词语的读音和含义有误的一项是( )

  A.苗裔(yì) 孟陬(zōu)

  揆余度(kuí) 重之以修能(zhòng)

  B汩余若将不及(yù) 侘傺(chàchì)

  骐骥(qíjí) 道夫先路(dǎo)

  C.蕙茝(huìchǎi) 昌被(pī)

  窘步(jiǒng) 踵武(zhǒng)

  D.荃不察(quán) 驰骋(chěng)

  謇謇(jiǎnjiǎn) 羌中道而改道(qiāng)

  答案:A(重:chóng)

  2、下列句子加点字解释无误的一项是( )

  A朕皇考曰伯庸(大,美;指亡母)

  B又重之以修能(修理;才能)

  C日月忽其不淹兮(停留)

  D来吾道夫先路(道路)

  答案:C(考:亡父;修:长;道:向导)

  3、填空:

  《诗经》和《楚辞》是我国唐以前古体诗的两大高峰。比较两者,在形式上,《诗经》多为 言句,《楚辞》则多为 的句子。《诗经》的篇幅 ,结构简单;《楚辞》的篇幅 ,结构 。在语言风格上,《诗经》的语言以朴素、简洁见长;《楚辞》以 瑰丽多姿著称。它大量运用了语气助词 和楚国的方言,有浓厚的楚国地方色彩。“兮”字起 作用。

  答案: 四 长短不一 较短 较长 复杂宏伟 瑰丽多姿 兮 舒缓语气

  4、同“吾独穷困乎此时”中的“穷”字含义相同的一项是( )

  A.复前行,欲穷其林。

  B.欲穷千里日,更上一层楼。

  C.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D.吾闻穷巷多怪。

  答案:C(不得志;A、走完;B、览尽;D、贫困)

  5、选出与“将往观乎四荒”中“观”意思相同的一项( )

  A.曹军吏士皆出营立观

  B.浙江之潮,天下之伟观也

  C.玄都观里桃千树,尽是刘郎去后栽

  D.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

  答案:A(观看;B、景象;C、道观;D、欣赏)

  6、下列加点词语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芳与泽其杂糅兮

  与子同泽

  长太息以掩涕兮

  B 竟周容以为度

  以尔车来

  苛余情其信芳

  芳与泽其杂糅兮

  芳菲菲其弥章

  唯昭质其犹未亏

  步余马于兰皋兮

  王于兴师

  于嗟鸠兮

  答案:C(A污浊/内衣;B而/把/用;D在/语助词/通“吁”)

  7、选出与“虽九死其犹未悔”一句中“虽”用法相同的一句是( )

  A.虽与府吏要,渠会永无缘

  B. 虽体解吾犹未变兮

  C.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

  D. 街亭虽小,干系甚重

  答案:B

  提升题:

  8、阅渎下面诗句。回答问题。

  昔三后之纯粹兮,固众芳之所在;

  杂申椒与菌桂兮,岂唯纫夫蕙茝;

  彼尧舜之耿介兮,既遵道而得路;

  何桀纣之昌被兮,夫唯捷径以窘步;

  惟夫党人之偷乐兮,路幽昧以险隘;

  岂余身之惮殃兮,恐皇舆之败绩;

  忽奔走以先后兮,及前王之踵武;

  荃不察余之中情兮,反信馋而齌怒;

  余固知謇謇之为患兮,忍而不能舍也;

  指九天以为正兮,夫唯灵修之故也;

  (1)下列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纯粹:指美德 B.纫:结成。

  C. 耿介:正直 D.踵武:脚后跟;足迹。

  (2)下列各句的加点词与现代汉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 何桀纣之昌被兮。

  B:夫唯捷径以窘步。

  C.惟夫党人之偷乐兮,路幽昧以险隘。

  D.岂余身之惮殃兮,恐皇舆之败绩。

  (3)下列翻译有误的一项是( )

  A.固众芳之所在。

  本来是群贤聚集在他们身边。

  B.既遵道而得路。

  遵循正道而得以大路畅通。

  C.荃不察余之中情兮。

  全然不了解我赤诚的心啊。

  D.余固知謇謇之为患兮

  我本来就知道忠言直谏会招来祸害。

  (4)请归纳节选的这几句诗的主旨:。

  答案:第1题,C(“耿”:光明 介:大) 第2题,C(“险隘”:凶险而狭隘) 第3题,C(荃:应该是指君王) 第4题,主旨是:表现了诗人追求美政、忠心劝告的高尚节操,抒发忧国忧民、献身理想的爱国感情。

  9.阅渎下面诗句,回答后面的问题

  纷(众多)吾既有此内美兮,又重(chóng,加)之以修能(富有才能)。扈(披在身上)江离(香革名)与辟(通“僻”)芷(芳芷)兮,纫(联缀)秋兰以为佩兮,夕揽洲之宿莽(植物名,性坚固)。日月忽其不淹(久留)兮;春与秋其代(更代)序(次序),惟(思)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喻君主)之迟暮。不(即“何不”)抚(握持)壮而弃秽兮,何不改乎此度(态度)?乘骐骥以驰骋兮,来 (跟从自己的话)吾道(通“导”)夫先路。

  (节选自《离骚》)

  (1).下列诗句中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 纷吾既有此内美兮 内美:内在的美质

  B.惟草之零落兮 零落:飘零,坠落

  C.恐美人之迟暮 迟暮:晚暮,指天黑

  D.不抚壮而弃秽 抚壮:趁壮盛之年

  (2).对下列诗句中加点词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①又重之以修能

  ②恐年岁之不吾与

  ③纫秋蔺以为佩

  ④乘骐骥以驰聘兮

  A.①与②相同,③与④相同

  B.①与②相同,③与④不相同

  C.①与②不同,③与④相同

  D.①与②不同,③与④不相同

  (3).对节选部分诗歌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 )

  A.三、四两句写披服幽兰花草,以喻自己博采众善。

  B.七、八两句意谓自己早起登山,夕入洲泽,所采的都是芳香坚固耐久的植物,比喻自己精勤修德,所行皆忠善长久之道。

  C.十三句中的“不”即“何不”,与十四句中的“何不”为互文。两句意为君王何不把握住这年岁壮盛的时候,丢弃秽恶的行径。

  D.节选部分抒发了诗人因时光流逝而壮志难酬的感慨。

  答案:⑴ C(指年老) (2)D(①代词,②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③把 ④表顺承关系的连词,相当于“而” (3) D(叙述自己幼时的远大抱负)

【语文《离骚》教案设计】相关文章:

语文教案设计:离骚02-03

《离骚》教案设计08-15

离骚的教案设计02-04

苏教版高二语文下册《离骚》教案设计09-02

高一语文下册《离骚》教案设计08-28

屈原《离骚》教案设计02-03

《离骚》精品教案设计02-04

人教版高二语文《离骚》教案设计(精选10篇)05-26

离骚教案设计的参考范本0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