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七上语文《端午日》教学反思

时间:2021-08-09 10:49:51 七年级上册 我要投稿

苏教版七上语文《端午日》教学反思

  《端午日》教学反思之一

  端午日是我国由来已久、家喻户晓的民众的节日。全文仅用700字,就活灵活现的展示了划船竞赛和赶鸭竞赛的生动场面。

苏教版七上语文《端午日》教学反思

  引导学生学完这篇课文,我也从湘西人民的质朴生活中体会到很多。沈从文是一位草根作家,他自学成才却能成为现代作家中成书最多的人之一,他在小说《边城》中,为人们展示了湘西婚丧嫁娶、端午节龙舟竞赛等有特有的风俗画、人情画,充满浓郁的乡土气息和地方色彩,充分显示了他的语言功底。

  《端午日》教学反思 - zjj5。_ - 左右求索《端午日》教学反思 - zjj5。_ - 左右求索导入新课,学生在说我国的传统节日时说出了五一节、国庆节、圣诞节等,我及时予以了纠正。令我比较欣喜的是我们班的严春同学竟然知道中国的传统节日情人节,而且强调了是七夕,让我不得不仰视这个孩子,这个孩子视野看来比较开阔,在后来的抢答中也得到了体现。

  在授课过程中,我把重点放在引导学生感受赛龙舟的热烈场面上,通过课件的展示,图片上的人物动作与课文内容相结合,希望通过这种方式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场面描写的内涵。

  同时,在课文拓展这一块,我让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自己选定赛龙舟中的一个角色(带头的,锣手,鼓手,浆手,群众……),用一段话有针对性的向大家介绍自己在竞赛中所在的位置,所做的事及所起的作用。这一类的活动学生很有积极性,主动举手踊跃发言,我也收到了满意的效果。

  但在向学生传授虚实结合、正面侧面描写相结合两种表现手法时,我感到力不从心,在教学中也将这一块讲得仓促了些,学生的理解可能还不是很到位。同时,由于第一次使用了多媒体,在课件的制作上也不是太完善。

  《端午日》教学反思之二

  《端午日》这篇课文是苏教版七年级第三单元的文章,属于"民俗风情" 专题。了解斑斓多彩的民间习俗和传统节日,对作者如何表现这一节日进行分析,学习是本课教学的重要环节。文章情节描写具体,而且热闹,可以使我们了解到湘西一带过端午的气氛。本课我们就以学习场面描写为主。

  本堂课从教学目标的确定到教学过程的展开,处处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教师引导点拨精当,学生思维活动积极有效。

  课文研析环节,既做到了让学生整体把握课文,又不忘让学生局部咀嚼品味;既注重了语言因素,又不忘人文内涵,使语文学科工具性,人文性这两个特点很好地糅合在一起,避免了由来已久的肢解课文的弊病,又不致矫枉过正,只抓住人文性而不及其余。

  能引导学生充分挖掘利用与教材相的资源,如让学生在课外了解当地端午风俗,收集反映端午的诗歌,策划同庆重阳活动等,这将课内与课外,课堂与生活沟通,使课堂能摆脱四堵墙的束缚,而呈现开放状态,对培养学生积极,主动地进行语文学习无疑是大有裨益的。

  当然,整堂课还有值得商榷之处:

  语文课应该实现内容的深化理解。孔子有言:"文胜质则野,质胜文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我想,为人,为文固然要追求文质兼美,上课也应该以此为旨归。而我这节课在处理内容和形式时有些偏颇,执着于穷尽对描写手法的鉴赏,而对课文本身的核心内容有所忽略。《端午日》中流动的是浓郁的湘西民俗文化和风土人情,也是我国传统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的体现,这是本课的教学重点,也是本单元的'教学重点。而我却未能加以强化,这是一处不容忽视的败笔。

  第二,语文课应该实现方法的落实掌握。本课中,我着重以《端午日》的场景描写为例子,系统地总结了文中所体现的各种描写方法。遗憾的是,我在讲授这个环节时没有进行强化总结,这使得学生们对这个知识点的理解流于仓促和浮泛,对这几种描写方法的认知不够扎实。在随后的对"追鸭竞赛"的场景描写中,有的学生就没有能够有意识地以清晰的思路去加以练习。

  第三,语文课必须重视语文特有的感悟体验。在本课中,我在强化方法的指导的同时,弱化了对朗读的要求。我想,语文课要有明晰的方法指导,更要有朗读感悟,这二者是并行不悖,相辅相成的。上课时当把二者有机结合,以理解促进朗读,用朗读体现理解

  《端午日》教学反思

  今天我在校内开了一节示范课,说是示范课,我心里有着诸多愧疚,因为我也和大家一样,刚刚接触了“一二三”教学模式。我对自己没有多少信心,因为我感觉到这个群体还是有许多优秀教师的。

  先说一下上课的整体思路。在今天早自习时,我将导学案发给了学生,让学生早自习预习了半个小时。预习案的问题主要这样的几个:

  ⑴我们家乡的端午节有哪些习俗?

  学法指导:查找资料或者回家询问父母及年长者。

  ⑵湘西端午日有哪些风俗习惯?这些活动的参与度如何?从哪些文字可以看出来?湘西的端午给你的感觉是什么?

  学法指导:1、认真读书,在文章中寻找答案。2、归纳概括出湘西端午给你的感觉。

  ⑶文章介绍这些风俗习惯时用了什么样的顺序?(在文章中划出相关语句,并分析出顺序)

  学法指导:常见文章顺序有三种:空间顺序、逻辑顺序、时间顺序。看看本文属于哪种顺序?

  ⑷仔细品味赛龙舟的场面,看看作者是从哪几个角度来写这个场面的?

  资料链接:场面描写:是描写手法之一。“场面”就是在一定的时间、环境中以展现人物活动为中心的生活画面,如节日联欢场面、战斗场面以及各种竞赛、活动场面等。对这些场面所作的描写,就是“场面描写”。可以让读者产生身临其境之感,场面描写有衬托人物、渲染气氛和推动事件发展的作用。

  学法指导:场面描写的方法:直接描写、间接描写,点面结合、虚实结合……看看本文哪些地方是直接描写,哪些地方是间接描写?

  4、我发现的问题:

  课堂上课时,我先简单导入新课:同学们,你们知道我国有哪些传统节日吗?(除夕、春节、元宵、清明、端午、七夕、中秋、重阳)端午是我国的传统节日,那么现在谁能告诉大家端午的来历呢?(指学生说)唐朝诗人文秀的一首诗就是对端午来历的一个最好明证: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怨。今天我们就随着沈从文一起来看一下湘西的端午日。

  学生在说我国的传统节日时说出了五一节、国庆节等,教师及时予以了纠正。令我比较欣喜的是我们班的胡志鹏他竟然知道中国的传统节日情人节,而且强调了是七夕,让我不得不仰视这个孩子,这个孩子视野看来比较开阔,在后来的抢答中也得到了体现。对于端午的来历,孩子们知道端午的来历,而且知道很多,看来课前预习相对还比较充分。

  第二个环节,课堂小组内交流学案上的四个问题,在学生交流时,我看了一下学生的学案,有一部分学生完成的不是很好,尤其是“我的问题”基本上是空的,此时的我心里有点打鼓,对质疑部分没有多少自信,因为学生发现的问题很少,明显感觉到学生预习的不是很充分。这个时候的学生都活动了起来,开始补充自己学案完成的不好的地方,同时和组内成员交流自己的看法。

  第三个环节:班级交流。这个环节交流的任务我课前已经布置给学生,给他们分好了工,让他们每个组展示属于自己的那一块。第一组展示时,我感到第一组分工不是很明确,耽误了一些时间,我耐心在等待,然而感觉介绍作者时还是觉得他们有点抓不住重点,甚至出现介绍作者出现错别字现象,如《晨报副镌》镌的读音读错了,可见课前预习并不充分,这提示我以后在课前预习部分要给他们提出要求,要求每组展示的任务必须自己掌握的比别的人都要好才可以,这需要课前准备比别人充分才可以。第二组同学表现非常棒,他们能用自己的语言去带着大家学习生字词,并且强调自己在改大家的字词时出现的字音错误。在这个字词及词语解释这一块,我觉得自己设计的三个词语解释不是太好,因为有两个词语“吊脚楼”“雄黄”这两个词语可以不用再强调,学生只需要了解就可以,课堂上没有必要再上学生读了,这样就可以为下一个环节节省点时间。第三组回答我们家乡有哪些风俗习惯,学生回答得非常好,其他组也马上加入了进来,明显的感觉到不是他们一个组在活动,而是大家都在活动。第四组展示时,感觉不是太好,因为他们所有的问题都有组长一个人在做,感觉同学成员合作不是太好,希望以后注意提示第四组同学,并和全班同学共勉,发现这个问题后,我让其他组同学补充回答这个问题,同时带着大家将问题分解,这样就加深了他们的理解,同时提高了他们的语言辨析能力。因为这一题涉及到了具体的语言赏析问题,从哪些文字可以看出来,需要学生认真读书并分析才可以得出。而湘西端午给你的感觉是什么,这个问题相对容易,我没有在上面多花什么时间。第五组的问题很简单,文章顺序问题,学生在文章中找的词语也比较好,马上就能找出表示时间的词语。第六组展示赛龙舟的场面,这一组展示的内容其实是这一节课最重要的一个板块,然而感觉这一组展示的效果不是太理想,即使有教师的导学指导,然而学生还是不是很清楚,对于直接描写,间接描写,虚实结合把握还不是太好,没办法我只有引领他们去回答,然而感觉在这一块的时间还是有点少了,看来课后还得对场面描写的内容再次巩固,可以针对巩固案的问题给他们进行讲解:时间、地点、人物活动必须让他们很清楚,如何去写一个场面描写必须指导到位,否则他们很难理解透彻。即使是形会了,但对他们的以后语文基础知识的掌握还是不利。语文双基在我眼里还是得夯实。

  第四个环节:组内交流自己发现的问题,选择最佳问题全班交流,这个环节发现的好问题不是太多,我课堂选择了三个问题。在这几个活动中哪个是详写,哪个活动是略写?“直到”“方能”这两个词语说明了什么?“一船快慢既不得不靠鼓声,故当两船竞赛到激烈时,鼓声如雷鸣,加上两岸人呐喊助威,便使人想起小说故事上梁红玉老鹳河水战时擂鼓的种种情形。”这几句话描绘了什么情形?三个问题从不同的角度对文本进行解读,我觉得这三个问题比较有代表性,一个是结构,一个是语言,一个是内容。但总体看来学生的问题不多,这对以后的教学提出要求,要努力教会学生提问题,不会提问题的学生怎能具有创新性?

  第五个环节,拓展运用。

  根据下列的资料,说出你的发现或者你的想法。

  ①现在中国人许多年轻人喜欢过洋节,诸如情人节、圣诞节,对中国的传统节日如中秋节、端午节却不怎么重视。

  ②2004年,韩国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申请端午节为他们的文化遗产,结果一举获得成功。从这一年开始,世界上的人们知道端午节是韩国的文化遗产。

  ③2007年12月14日,国务院正式发布《关于更改〈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的决定》(第二次修订),规定自2008年1月1日起将清明、端午、中秋定为法定假日,清明、端午、中秋当日放假一天。

  这几个问题是我在平时积累中看到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接触一下中考试卷的题型,同时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解决这个拓展运用时,我发觉班级中有一些孩子不太爱动脑子,当别人回答时他明显的在做“看客”,但是也看到了一些特殊的孩子,他们发现问题的眼光那么独特,一下就能抓住问题的实质。

  总的看这一节课,孩子们都动起来了,参与度也比较的高,但我觉得有点累的感觉。很显然量有点大了,要是切入点小点,内容少点会好点,对于场面描写这个重点我觉得把握的不是很理想,假如解决了量的问题,那么这个问题也就可以相对迎刃而解了。班级有些优生回答问题非常积极性,我应该适当的压一压,这样就会给其他孩子更多的展示机会,我觉得这堂课我这个问题我处理得不是很好,希望下一节课的时候能有所改进。

【七上语文《端午日》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七年级语文上《端午日》教案08-20

语文《端午粽》教学反思05-07

人教版语文上比尾巴教学反思03-14

六上语文教学反思01-12

八上语文教学反思01-13

七上语文《本命年的回想》教学反思?3则06-20

《端午日》教学反思汇总三篇06-19

苏教版七上《繁星》教学反思05-26

语文《日有所诵》教学反思0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