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语文版八年级下册《日出》课文精讲

时间:2021-04-12 17:02:56 八年级下册 我要投稿

语文版八年级下册《日出》课文精讲

  本文通过写小职员黄省三与襄理李石清、经理潘月亭的三次矛盾冲突和结局,反映了20世纪30年代初期中国社会的黑暗现实:上层社会人对下层社会人的凶恶残忍、冷酷无情。

语文版八年级下册《日出》课文精讲

  一、基础知识

  1、给红色的字注音。

  嗫嚅( ) 瞅见( ) 薪水( ) 厌恶( )

  狞笑( ) 喃喃( ) 愤慨( ) 抽咽( ) 倚着( )

  2、字音字形

  ┍wù 厌恶 ┍sǎn 跑散 ┍lěi 积累

  恶 散 累

  ┕ě 恶心 ┕sàn 散会 ┕lèi 累死

  ┍dǔ 猪肚子 ┍chàn 颤动 ┍jì 周济

  肚 颤 济

  ┕dù 满肚子 ┕zhàn 颤抖 ┕jǐ 济南

  3、词语解释

  【凄凉】课文中指悲伤难过。原指①孤寂冷落。②凄惨。[近义] 凄楚 凄然

  【嗫嚅(nièrú)】口动,形容想说话又吞吞吐吐,欲言又止的样子。

  【安分守己】安守本分,规矩老实。

  【萧条】课文中指政治、经济等不景气;衰微;衰退。原指①寂寞,冷落;调零。②疏散;稀疏。③匮乏;简陋。

  【世故】课文中指世俗人情,处世经验。

  【凄楚】凄惨痛苦。

  【愤慨】气愤不平,愤恨感慨。

  【狞(níng)笑】凶恶地笑。

  【抽咽】一吸一顿地哭泣,悲哀得说不出话来。[近义] 抽噎

  【周济】用钱财等物质给别人帮助。

  【呆若木鸡】痴呆得像木头做的鸡一样。形容因出于意料之外十分惊诧。

  4、词语辨析

  凄凉 凄楚 凄然

  【辨析】

  三个词都是形容词,都有凄惨悲伤的意思。

  主要区别:“凄凉”原有寂寞冷落的意思,多用于形容环境和景物。也用于形容人生遭遇的不幸。如身世凄凉。“凄楚”有凄惨痛苦、令人伤怜之意。多用于书面语。“凄然”形容凄凉悲伤,如凄然泪下。

  抽咽 抽噎

  【辨析】

  两个词都是动词,都指一吸一顿地哭泣。

  主要区别:“抽咽”指不能痛快地哭出声来,也说不出话来。“抽噎”指泣不成声,只在口中一吸一顿地哭泣,如这小姑娘捂着脸不停地抽噎。

  5、文学(文体)常识

  曹禺,原名________,字_________。他在上清华大学期间,完成了他第一部多幕话剧剧本《____________》。之后,他又创作了《_________》、《___________》等多部影响巨大的话剧剧本。抗战期间,他在重庆参加文化界抗敌活动。写了《__________》、《_________》等作品。一九七八年完成了描写民族团结的历史剧《___________》。

  戏剧,是一种综合的舞台艺术,它把________、________、绘画、雕塑、音乐、舞蹈等多种艺术综合成为一种独立的艺术样式。

  戏剧文学,即______,是舞台演出的基础,是戏剧的主要组成部分,直接决定着戏剧的_________和__________。戏剧文学具有_______和________的两重性质。

  戏剧按艺术形式和表现手法可以分为_______和_______;按剧情繁简和结构可以分为________和__________;按题材所反映的时代可分为________和________;按矛盾冲突的性质可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嗫嚅(niè rú) 瞅见(chǒu) 薪水(xīn) 厌恶(wù) 狞笑(níng) 喃喃(nǎn) 愤慨(gài) 抽咽(yè) 倚着(yí)

  5、万家宝 小石 《雷雨》 《日出》 《原野》 《蜕变》 《北京人》 《王昭君》

  文学 表演 剧本 思想性 艺术性 文学性 制约性

  话剧 舞剧 独幕剧 多幕剧 历史剧 现代剧 悲剧 喜剧 正剧

  二、课文学习

  1、下面说法有误的是( )

  A.《日出》是我国现代戏剧大师曹禺继《雷雨》之后的又一部杰作。

  B.《日出》的题记引用古人的话写道:“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余。”这句话说明《日出》的创作与社会有着密切关系,意在反映社会的不公。

  C.课文虽只截取一个片段,但情节却有着相对的完整性,矛盾从产生、发展、高潮到结局,脉络十分清晰。

  D.曹禺是个高超的语言大师,笔下人物语言幽默诙谐、极富个性,入木三分地刻画出人物性格。

  【明确】D

  2、说说你对下列句子的理解:

  (1)哼,你这个傻子,这时候你还讲良心!怪不得你现在这么可怜了。

  【明确】这句话既体现了黄省三的正直诚实,也体现了李石清的冷酷。

  (2)我告诉你,你一层层地爬上去。到了顶高的一层,你可以迈过栏杆,站在边上。你只再向空,向外多走一步,那时候你也许有点心跳,但是你只要过一秒钟,就一秒钟,你就再不可怜了,你再也不愁吃,不愁穿了。--

  【明确】本句李石清竟然给黄省三指出了让他去死的办法,使这两个人物的矛盾更加激化,突出了李石清阴冷的性格。

  3、没有戏剧冲突就没有戏剧。剧本主要是靠冲突推动情节发展、塑造人物形象的。总结黄省三和李石清、潘月亭之间的三次矛盾冲突,从这几次冲突中可以看出黄省三怎样的性格特点?

  第一次冲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次冲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三次冲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黄省三的性格特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明确】

  第一次冲突:黄省三向李石清求情遭到拒绝;第二次是李石清让黄省三去拉洋车、上街要饭、去偷东西,最后竟让他去自杀;第三次是潘月亭无情地拒绝黄省三的请求。黄省三的性格特点:软弱、无能、本分。

  4、仔细读课文,找出黄省三去求李石清的台词,体会他的内心感爱;当黄省三控诉李、潘时,他的内心活动又如何呢?

  5、曹禺戏剧的特点之一是擅长通过人物语言来表现人物性格,试各举一例,并分析黄省三和李石清的性格。

  例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反映出黄省三的性格: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例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反映出李石清的性格: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明确】

  例句:“好啦!(泪汪汪的,低下头)李先生,真对不起您老人家。(苦笑)一趟一趟地来麻烦你,我走啦。”

  性格:懦弱无能,一味退让。

  例句:“哼,你这个傻子,这时候你还讲良心!怪不得你现在这么可怜了。好吧,你走吧。”

  性格:冷酷无情,良心泯灭。

  6、阅读课文,联系戏剧中当时的社会背景,思考:黄省三被解雇的原因是什么?他被解雇后还可能活下去吗?你对当时的社会有了一个怎样的认识?

  【明确】

  原因:①身后没人撑腰。②黄省三已经没有利用价值了。③黄省三只知道傻干,不会溜须拍马。活不下去了。世态炎凉,人与人之间只是利用与被利用的关系,不同阶级或阶层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除了尔虞我诈就是巧取豪夺。

  7、试在括号中补出破折号后省略的话,并说说剧本这样表达有什么好处。

  ①那你可以到街上要--( )。

  ②您说,要我去--( )。

  ③我太冤了,我非要杀了--( )。

  【明确】①饭 ②偷 ③我

  【解析】此题旨在让学生了解戏剧中潜台词的使用和破折号的使用。理解潜台词,就是理解话语的真正意义。此题破折号后面的内容可以根据上下文推测出来。一般的剧本,都有潜台词,它耐人寻味,有时更能表现人物的性格特点。

  8、运用对比是我国戏剧艺术的优秀传统之一。请找出本文中的对比,并说说这些对比的作用。

  【明确】文章主要从两个方面进行对比:一是黄省三胆小懦弱的性格与李石清、潘月亭毫无人性、残忍暴戾的性格形成对比。二是把黄省三与潘月亭的生活进行对比;黄省三在饥寒交迫痛苦不堪的生活中苦苦挣扎,最后被逼得走投无路。再看看潘月亭,大白天不去上班,而是陪着一群有钱有闲的人在打麻将,过着花天酒地的生活。作者通过“鬼”的天堂和“人”的地狱两种悬殊生活的地比,揭露和控诉金钱万能的旧社会的罪恶。

  9.对文章结构的理解

  【明确】

  (1)文章结构图

  (2)课文分析

  《日出》是我国现代戏剧大师曹禺继《雷雨》之后的又一部杰作。在现当代戏剧文学中,能够经得住时代的考验而常演不衰,并且适合于阅读欣赏、令人回味的剧本实在是少之又少。《日出》便是这少数优秀作品之一。

  《日出》的题记引用古人的话写道:“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余。”这句话就决定了《日出》的创作与社会有着密切关系,意在反映社会的不公。

  课文虽然只是截取了全剧的一个片断,但情节却有着相对的完整性,戏剧的冲突、人物性格的塑造,都是十分成功的,使我们能够从中清楚地看到旧时代的影子。

  课文中的`戏剧冲突是围绕着小职员黄省三和银行襄理李石清而展开的,矛盾从产生、发展、高潮到结局,脉络十分清晰。

  人物间矛盾的产生是由于黄省三被银行开除因而来找李石清求情,可是李石清却对黄十分冷漠。人物刚一出场,对话仅仅几句,人物的性格和人物间的冲突就有凸现。黄省三上场是“胆小地”,说话是吞吞吐吐的,“无力的”,只是一味地哀求,可以看出他性格是十分懦弱的。而李石清呢,则是“冷冷地”、“烦恶地”对黄省三进行斥责嘲讽,对黄省三的遭遇一点也没有同情之心,从他的话语可见他的冷酷无情。由黄省三的台词中可以看出,银行把他辞退之后,他已到了无路可走的地步:“银行现在不要我,等于不叫我活着。”他是因为“实在没有路走”才来向李石清求情的。黄省三“在银行没做过一件错事……一天干到晚”。就连李石清都说黄是个“好人”,是“安分守己的”,他被银行辞退不是工作原因,而是因为没有后台给撑腰。对黄省三这样的老实人,李石清是十分看不起的,对他在银行工作了几年竟没有任何积蓄,没有想方设法去捞油水感到不解,认为他是个傻子,并把他当成狗。面对李石清的蔑视,黄省三只是一味地苦苦哀求。人物间的矛盾一展开就让人感觉到是那样的不可调和。

  人物间矛盾的发展是李石清给走投无路的黄省三指出“三条出路”:第一是“拉洋车”,第二是去“到街上要(饭)”,第三是去偷。为了充分地表现人物的性格,作者多次使用潜台词,这样便产生了突出的戏剧效果。对于一个疾病缠身、体弱不堪的小职员,这哪里是什么“出路”?简直就是把黄省三推上绝路。果然,当黄省三表示自己干不了李石清所说的三件事时,李石清竟然“愤慨地”说什么“你简直就是个大废物”,“这个世界不是替你这样的人预备的”。这一大段台词,充分地暴露了李石清阴险卑劣的思想性格。最后,他竟然“魔鬼般地狞笑着”让黄省三去跳楼自杀。人物间的矛盾变得更加激化,李石清的性格塑造更趋鲜明,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这个剧本的戏剧说明在语言使用上可说是惜墨如金,但就是这寥寥数字却对人物形象的塑造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这一点是特别值得引起教师和学生们注意的。

  矛盾的高潮是由潘月亭的上场而展开的。作为银行的经理,潘月亭在这个场次出场的时间虽然不长,对话也很少,但在展开戏剧冲突上却是一个重要的人物。从他一出场就可以看出:李石清只不过是他的一条走狗,完全是秉承他的旨意来办事的。在人物塑造上,作者是进行了精心的设计,很下了一番功夫的。在对待黄省三的态度上,潘月亭比李石清更加凶狠残忍,毫无人性,他的话不多,但从他嘴里一次次骂出的“滚”字就可看出他残忍暴戾的性格。作者对李石清和潘月亭这两个人物的塑造可以说是相互映衬,相得益彰的。面对着冷酷无情的潘李二人,黄省三由绝望而愤怒,在他看来自己反正只有死路一条了,不如拼死把长期积压在自己心中的怨恨全都抒发出来。黄省三一反唯唯诺诺谨小慎微的性格,变得慷慨激昂起来,他的一大段台词把全剧推向了高潮。黄省三对潘李二人的愤怒控诉,可以说是作者借黄省三之口对万恶的封建社会的控诉。处在社会底层的黄省三过的是怎样的生活呢?让我们看看黄省三是怎么说的吧:“你们给我一个月不过十三块来钱,可是你们左扣右扣的,一个月我实在领下的才十块二毛五。”细算一下,竟有百分之二十的收入被克扣掉了!为了这可怜的十块二毛五,“我整天地写,整天给你们伏在书桌上写;我抬不起头,喘不出一口气地写;我从早到晚地写;我背上出着冷汗,眼睛发着花,还在写;刮风下雨,我跑到银行也来写!”这简直是没日没夜、没命地为银行卖命。可他得到的是什么呢?是“五年的工夫”竟成了“几根骨头,一个快死的人”了!由于劳累过度,他的左肺已经烂了,自知已经活不了几年了,可为了孩子,他还要为银行去卖命。但是就连这点要求,都被彻底地拒绝了。他在饥寒交迫痛苦不堪的生活中苦苦挣扎,却被逼得连一点活路都没有。再看看潘月亭过的是怎样的生活,大白天的,他不到银行去上班,而是陪着一群有钱有闲的人在打麻将,过着花天酒地的生活。作者在这部剧作中想要告诉人们,黄省三的悲剧绝不是个人之间的恩怨造成的,人物之间的矛盾冲突是有着深刻的社会原因的。

  故事的结局是显而易见的,在一个强权社会里,一个弱者的反抗显得是那么的苍白无力,当黄省三抓住潘月亭的衣服时,潘月亭只是一拳下去,黄省三立刻昏倒在地,被无情地当作一条狗拖了下去。

  在旧社会有一句俗语形象而深刻地反映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虾米啃滋泥。”的确是这样,那时候不同阶级或阶层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除了尔虞我诈就是巧取豪夺。剧中的李石清对黄省三是那样的歹毒,对下属的悲惨遭遇不但一点也不同情,而且还把人往死路上推。到了第四幕,死心塌地地追随主子的李石清竟然也被他的上司无情地开除了,遭到了和黄省三同样的命运。作者这样安排剧情和人物的命运,就是为了让人清楚地看到那个社会的黑暗和丑恶。

  在这篇课文中,出场的人物很少,矛盾也并不复杂,但由于作者运用了高超的创作技巧,有着很强的驾驭语言的功力,人物的语言极富个性,能够很好地表现出人物的思想性格,使得三个人物的塑造都是那样的栩栩如生,成为戏剧舞台上成功的典范。

  三、深入探究

  1、对本文写作特点的理解

  (1)尖锐的矛盾冲突。本文的矛盾冲突是发生在黄省三和李石清,黄省三和潘月亭之间。

  (2)极富个性的人物语言。

  (3)栩栩如生的人物塑造。

  2、写作借鉴

  本文个性化的人物性格描写非常值得同学们学习。常言说:言为心声。个性化的语言描写可以很好地反映人物的性格。如本文黄省三在高潮部分的慷慨激昂的控诉,就把一个本来安分守己,胆小怕事的人被逼得走投无路时的悲愤心情刻画得非常鲜明。李石清、潘月亭的性格也用语言描写刻画得非常突出。

  3、难点解析

  戏剧,是一种综合的舞台艺术,它把文学、表演、绘画、雕塑、音乐、舞蹈等多种艺术综合成为一种独立的艺术样式。

  戏剧文学,即剧本,是舞台演出的基础,是戏剧的主要组成部分,直接决定着戏剧的思想性和艺术性。

  戏剧文学具有两重性。一方面,它作为文学作品,应当具备一般叙事性作品共同的要求,诸如塑造典型形象,揭示深刻的主题,以及结构的完整性等等,并应当具有独立的欣赏(阅读)价值。另一方面,它作为戏剧演出的基础,只有通过演出,才能表现出它的全部价值,因此,它又要受到舞台演出的制约,必须符合舞台艺术的要求。

  剧本通常包括两个部分:一是剧作家的舞台提示,内容包括人物表、时间、地点、布景、服装、道具以及人物的心理情绪、动作、上下场等等;一是人物自身的台词,包括对白(对唱)、独白(独唱)、旁白(旁唱)等。

  戏剧文学为符合舞台艺术的要求,就必须具有自己的特点:

  第一,剧本的结构必须遵循空间和时间高度集中的原则。戏剧演出有舞台条件和演出时间的限制,因此,剧本篇幅不能过长,人物不能过多,场景变换不能过多,戏剧情节必须在高度集中的场面和场景中展开。剧本的分幕、分场,正是它的集中性的具体表现。所谓“一幕”,指的是情节发展中的一个大的段落;所谓“一场”,指的是大的段落中空间的变换或时间的间隔。戏剧文学不像小说那样,可以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它必须突出主要事件,而把次要的推到幕后。

  第二,剧本必须有集中、尖锐的矛盾冲突。戏剧是反映现实生活中的矛盾冲突的,是通过表现矛盾冲突来展开情节和塑造人物的,并且要以矛盾冲突作为情节发展的主要线索。因此,没有矛盾冲突,就没有戏剧。各种文学作品都要表现社会的矛盾冲突,戏剧则要求表现得更集中,更突出。古今中外一切优秀的戏剧文学,总是集中地反映了社会生活中的某种矛盾。例如《白毛女》的第一幕,就展开了佃户杨白劳和恶霸地主黄世仁之间的矛盾冲突。这一幕里主要描写杨白劳躲帐,黄世仁强迫杨白劳用喜儿顶帐,最后杨白劳悲愤自尽,喜儿被抢走,戏剧冲突出现了第一个高潮。在这场尖锐的戏剧冲突中,剧情由此开端,杨白劳--老一辈农民的典型形象和黄世仁、穆仁智的凶残、狠毒的形象,也就鲜明地刻画出来了。

  第三,剧本主要靠人物用自己的语言和动作来表现自己的性格。

  在戏剧演出的综合性整体中,剧本虽然是基础,但居于中心地位的却是演员的表演。演员扮演角色的基本手段是语言和动作。小说中语言的主要性能是叙述和描写,而“剧中人物被创造出来,仅仅是依靠他们的台词,即纯粹的口语,而不是叙述的语言”(高尔基语)。在戏剧文学中,故事的发展,人物性格的揭示,以及剧作家对人物事件的评价和态度,一般都依靠人物的对话来完成。因此,戏剧文学语言的特点,一是要求有高度的个性化和充分的表现力。二是要求精练、含蓄、便于激发人们的想像。三是要求明朗动听,能琅琅上口,清亮入耳。

  戏剧,可以按不同的标准分类。

  按照表现形式,可以分为话剧、诗剧、歌剧、舞剧、戏曲。

  按照内容性质,可以分为悲剧、喜剧和正剧。所谓正剧,就是能反映悲喜等思想感情的复杂变化的戏剧。

  按照题材所涉及的方面,可以分为现代剧、历史剧、神话剧、科学幻想剧、童话剧、儿童剧。

  按照篇幅规模,可以分为多幕剧和独幕剧。

  四、迁移训练

  课内阅读

  阅读话剧《日出》片断,回答问题。

  黄省三 我没有求您周济我,我只求您赏给我点事情做。我为着我这群孩子,我得活着!

  李石清 (想了想,翻着白眼)其实,事情很多,就看你愿意不愿意做。

  黄省三 (燃着了一线希望)真的?

  李石清 第一,你可以出去拉洋车去。

  黄省三 (失望)我……我拉不动(咳嗽)您知道我有病。医生说我这边的肺已经(咳)--靠不住了。

  李石清 哦,那你还可以到街上要--

  黄省三 (脸红,不安)李先生,我也是个念过书的人,我实在有点--

  李石清 你还有点叫不出口,是么?那么你还有一条路走,这条路最容易,最痛快--你可以到人家家里去(看见黄的嘴喃喃着)--对,你猜得对。

  黄省三 哦,您说,(嘴唇颤动)您说,要我去--(只见唇动,听不见声音)。

  李石清 你大声说出来,这怕什么?“偷”!“偷!”这有什么做不得,有钱的人可以从人家手里大把地抢,你没有胆子,你怎么不能偷?

  黄省三 李先生,真我的急的时候也这么想过。

  李石清 哦,你也想过去偷?

  黄省三 (惧怕地)可是,我怕,我怕,我下不了手。

  李石清 (愤慨地)怎么你连偷的胆量都没有,那你叫我怎么办?你既没有好亲戚,又没有好朋友,又没有了不得的本领。好啦,叫你要饭,你要顾脸,你不肯做;叫你拉洋车,你没有力气,你不能做;叫你偷,你又胆小,你不敢做。你满肚子的天地良心,仁义道德,你只想凭着老实安分,养活你的妻儿老小,可是你连自己一个老婆都养不住,你简直就是个大废物,你还配养一个大堆孩子!我告诉你,这个世界不是替你这样的人预备的。(指窗外)你看见窗户外面那所高楼么?那是新华百货公司,十三层高楼,我看你走这一条路是最稳当的。

  黄省三 (不明白)怎么走,李先生?

  李石清 (走到黄面前)怎么处?(魔鬼般地狞笑着)我告诉你,你一层一层地爬上去。到了顶高的一层,你可以迈过拦杆,站在边上。你只再向外,向外多走一步,那时候你也许有点心跳,但是你只要过一秒钟,就一秒钟,你就再也不可怜了,你再也不愁吃,不愁穿了。--

  1.戏剧必须有集中、尖锐的矛盾冲突。《日出》通过被压迫者--“人”和形形色色的剥削者--“鬼”之间的尖锐冲突,强烈控诉了那“损不足以奉有余”的旧社会。这一片段着重写了黄与李的冲突。对此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李对黄只知哀求、别无他法的表现很反感,所以加以讽刺挖苦,说明被压迫者不起来斗争是得不到人们的同情的。

  B.李对黄的不幸遭遇既同情,又愤慨,表现了他对黄既哀求其不幸,又怒其不争的复杂感情。

  C.爬上高位的李对走投无路的黄不但不同情,反而把他的痛苦当作欣赏的材料,反映了李残忍冷酷,毫无人性。

  D.李与黄的冲突,表现了统治阶级上层与生活在社会底层的被压迫者之间吃与被吃的矛盾,充分揭露了旧社会的黑暗和罪恶。

  2.戏剧是对话的艺术。高尔基说:“剧本要每个剧中人物用自己的语言和行动来表现自己的特征,而不用作者的提示。”这一片段中,试各找出几句,分析李和黄的性格特征。

  (1)李石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黄省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剧本中括号里的话叫舞台说明。它的作用有A.表现人物动作 B.刻画人物心理活动 C.描写人物的神态 D.提示舞台设计 E.表示场景交换。用序号表明下列舞台说明的作用。

  (1)燃起了一线希望 ( )

  (2)魔鬼般的狞笑 ( )

  (3)呆若木鸡,低得几乎听不到声音( )

  (4)走到黄省三面前( )

  课内阅读答案

  1.D

  2.(1)冷酷 残忍 没有人性 (2)怯弱,逆来顺受,有自发的反抗意识

  3.(1)B (2)C (3)A (4)A

【语文版八年级下册《日出》课文精讲】相关文章:

八年级语文下册《现代诗两首》课文精讲06-07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6课《现代诗两首》课文精讲06-07

八年级语文《现代诗两首》课文精讲06-08

《海上日出》课文01-14

语文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神鸟》课文12-17

语文版五年级语文下册《冬不拉》课文12-17

海上日出课文谁有?02-21

海上日出课文原文01-18

《海上日出》课文原文0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