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杜甫《秋兴(其一)》教学案例

时间:2021-08-16 19:09:26 高二上册 我要投稿

杜甫《秋兴八首(其一)》教学案例

  一、案例背景

杜甫《秋兴八首(其一)》教学案例

  中国古代诗歌大部分为抒情诗,特点是短小精练含蓄,讲究情景合一,“景乃诗之媒,情乃诗之胚”,擅长以形象表达深刻的情感。短小精练,有利于一节课内完成;含蓄,讲究情景合一则提供了逐层深入阅读的可能,况且,“诗无达诂”,对于一首诗的意蕴层面并不要求完全统一的认识,这也就提供了更大的阅读空间,有了多种阅读的可能。所以,我最终选定了杜甫的《秋兴八首(其一)》。

  二、案例描述

  设置情境,导入课题。

  设计目的:在于引导学生进入情境之中,有助于学生接下来的对诗歌的理解,更快地进入状态;

  教学效果:在情境的设计上铺叙不到位,并没有起到引导作用,只是将学生的注意力集中起来。

  (一) 初步感知。

  1、 听录音带朗诵。

  设计目的:艺术家富有激情的朗诵是对诗歌本身的一种情感把握,整体朗诵的基调能给学生留下印象,从而引导学生初步感知本诗,也对学生接下来的自由朗读有所帮助。

  教学结果:由于对仪器的操作并不熟悉,事先也没有进做好准备,结果磁带放不起来,只能自己来朗读,朗读的效果远不如磁带理想,自然也就无法达到预期的目的。

  2、 学生放开声音,自由朗读,并结合注释,疏通字句。

  设计目的:这个过程让学生对诗的大意有个基本的了解,为下一步的`阅读打好基础。

  教学效果:基本达到了当初的教学目的,但在后来的教学环节中也发现学生对个别诗句还是有不理解的现象,似乎应该要加上一个让学生就字词句进行质疑与答疑的环节,以免学生在诗句意义的理解上出现偏差,而导致阅读的偏差。

  3、小组合作,质疑提问并自主探究,形成个人的基本理解。小组交流后,教师随机抽取几位同学向全班介绍。

  设计目的:形成初步的阅读感受。

  (二) 探究意义,体验情感。

  1、 教师讲述诗歌欣赏的方法。

  板书:情感 情乃诗之胚

  景物 景乃诗之媒

  景物+情感=意象

  朱光潜:“在文字上推敲,骨子里实在是在思想情感上推敲。”

  因此诗人选择某个意象必然是为了表达特定的情感,我们就要通过意象来“推敲”诗人的思想情感。

  设计目的:确定这堂课的主要目的,引导学生于形象层面上对本首诗歌进行深入解读;并给学生最基本的方法指导。

  2、组织学生讨论,找出自己最喜欢的一联,说说这一联中的意象描绘的是怎样的情境,表达的是作者的哪种感受与思想情感,并谈谈自己喜欢的理由。

  (特别是对诗中“凋伤”、“萧森”、“兼天涌”、“接地阴”、“开”、“泪”、“系”、“孤舟”、“催”|“急”、“暮砧”等关键词进行探讨)

  设计目的:让学生抓住让自己印象深刻的一个或几个意象联系上下句进行理解,深入体验,并于讨论中对自己原有的体验加以提高。

  教学效果:很显然,这个环节占去了大部分时间,学生没有现成的范例与指导,因而很多人在回答时摸不着头绪,不是回答得很乱,就是回答得不着边际。一方面是由于之前的诗句大意理解工作没有做好,另一方面则是开始缺乏教师的示范性引导。

  3、学生将自己最有体会的一联或几联改成情境性描写,交流并点评。

  设计目的:让学生将刚才回答组织成书面文字,通过组织的过程使得阅读体验得到进一步深化,从而使第二个基本步骤得到最终的书面体现。

  教学效果:由于时间关系,这个环节最终没有实施。

  (三) 再读诗歌,提炼感悟。

  1、 齐声朗读课文。

  2、 给自己的这次鉴赏做个总结。

  形式:用一句话或一句诗给“读《秋兴八首(其一)》有感”这个副标题加个主标题

  要求:能体现你的感悟,有文采。

  设计目的:以写正标题的方式完成最后的步骤——总评。

  教学效果:由于时间关系,这个环节最终没有实施。

  三、案例反思。

  本堂课它首先要探讨和解决一个问题:如何在课堂中将阅读的三个基本步骤——初评、旁批、总评——体现出来,又如何在短短的一节课的时间内,引导学生由自身最初形成的阅读期待视界的基础上,通过何种恰当的方法,建构出新的阅读视界。核心原则是可以确定的,那就是必须要体现阅读深入的过程。根据这一原则,我做了以上的教学环节设计,三个主要环节分别对应三个基本步骤,以求展现阅读的进程。在实施的过程中,我发现了以下几个值得思考与探讨的问题:

  1、“过程式阅读”是学生首先对一个文本产生自己初步的阅读感受,然后在这个基础上,通过教师的从旁指导——这个指导一般而言是方法上的——从而形成更为深入的阅读体验与感受。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很显然是主体,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阅读体验。但在这堂课中,我感到教师仍就在扮演着“请君入瓮”的执行者的角色,用一个个问题将学生引向事先挖好的陷阱,最终学生形成的对这首诗的体会与看法也都是教师的,而非学生自己的。因此,教师要如何当好这个引导者的角色,而不越俎代庖,值得深思。

  2、“过程式阅读”鼓励学生对文本进行多层面的阅读,这在课堂之外是比较容易实现的。但在一堂课内如何处理一个具有多层面解读可能的文本却面临难题。一开始,学生拿到文本时,极有可能产生多个层面的初步阅读感受,这时问题也就产生了:到底是像我今天一样从一个层面(形象)上引导学生进行深入阅读,还是放手,让学生多层面去展开?很显然,前者集中,在教学环节的设计与实施上更容易把握,但同时它同时也放弃了对一部分学生初步阅读感受的引导,而且也极可能产生牵着学生鼻子走的现象;而后者尊重了每个学生的初步阅读感受,但在课堂操作上存在极大的困难,容易造成课堂的松散与混乱。如何在这两者之间取得平衡,也值得思考。

  3、在这堂课的第三个环节中,为了体现第二个阅读步骤——评注,我设计了讨论意象,体验情感的环节。但却发现学生将每个意象提出来,进行支解性解读,离开了诗歌本身的整体精神。因此,我觉得在评注时应该确立一条核心准则,而不能漫无边际与目的。那么,这条准则又根据什么来确立呢?

  4、不同的体裁是否应该根据其本身的特点来对“过程式阅读”中的技巧与方法进行调整。以这次选取的诗歌为例,诗歌本身的特点决定了诵读在教学过程中的重要地位,大部分时候诗歌的思想情感是在读中体味出来的,而很显然,这堂课我放弃了最有用的武器,使得学生并没有在情感上真正深入到这首诗中去,还只是停留在对语言本身的不带情感的评论上。


【杜甫《秋兴(其一)》教学案例】相关文章:

杜甫秋兴八首(其一)教学实录03-30

杜甫《秋兴八首(其一)》教学设计及反思07-24

杜甫《秋兴八首其一》原文及鉴赏07-24

杜甫《秋兴八首》诗歌鉴赏07-24

《秋兴八首其一》课文及翻译07-24

秋兴八首其一古诗赏析02-02

《秋兴八首(其一)》说课稿范文03-04

高二语文《秋兴八首》其一教学设计11-23

秋兴八首其一主旨是什么?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