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高二上册《登高》课堂实录

时间:2021-08-17 15:47:23 高二上册 我要投稿

高二上册《登高》课堂实录

  【高二上册《登高》课堂实录】

  师:同学们,老师拟了一副对联,请看:“茅屋连黎庶,腐儒孤舟叹人间疾苦;草堂铸诗魂,圣哲七律吟世事沧桑”。大家说我写的是谁呀?

高二上册《登高》课堂实录

  生:杜甫

  师:有何依据?

  生: 杜甫的诗被称为“诗史”,杜甫被称为“诗圣”。

  师:说得不错,“黎庶”就是“百姓”,杜甫的诗深刻反映社会现实,被称为“诗史”,他也被称为“诗圣”,尤其是在七律方面,杜甫的贡献最大,有“七律圣手”的美誉。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一首杜甫最负盛名的七律——《登高》,先请同学们集体把这首诗朗读一遍。

  (学生齐读,读得很有气势)

  师:同学们读得很有气势,但是这首诗中丰富的情感,大家还没有读出来,有人曾经评价“这首诗是杜甫用一生血泪铸就,沉郁悲凉,读后令人荡气回肠”,大家想不想读出这种荡气回肠的感觉?

  生:想(学生很兴奋)

  师:要想读好一首诗,首先必须理解这首诗的诗意。下面请同学们交流一下,你在阅读这首诗的过程中还有那些词语理解上的困惑与发现。

  (学生主动自由的提问,非常踊跃)

  生1:“渚清沙白”该怎么理解?

  生2:为什么诗人说“百年多病”?

  生3:“浊酒杯”怎么理解?

  ……

  师:请大家思考这些问题,可以讨论。

  (学生思考并讨论了大约五分钟,非常热烈)

  师:下面请同学们交流一下你对这些问题的理解。

  (学生主动解答)

  生1:我回答,为什么诗人说“百年多病”。“百年”就是晚年的意思,诗人的意思是说自己晚年多病。

  师:你对百年的理解是对的,但是诗人为什么不直接说“晚年”呢?

  生2:因为诗歌讲究对仗,前一句有“万里悲秋常作客”,诗人这样写是为了与“万里”对仗。

  师:你说得很好,希望大家以后思考问题都能像这位同学一样全面,下面还有哪些同学为大家解答其它的问题。

  生3:我回答……

  (这一过程充分调动了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兴趣,教师只需要对学生的答案适时点拨即可,但是教师要对学生思考问题的全面性、深刻性稍作要求,对学生回答问题的语言多作规范)

  师:看来,同学们已经理解了这首诗的诗意,那么哪位同学能用概括性的语言告诉我这首诗的主要内容?

  生:这首诗,杜甫前两联写景,通过描写自己登高所见所听的凄凉的景象,抒发了自己因为身体多病和长期漂泊的艰难处境而产生的悲苦之情。

  师:说得很好,既然同学们已经理解了诗意,我们再来读这首诗,看看效果如何,哪位同学把这首诗读一下。

  (学生踊跃站起)

  师:你要把自己对诗歌的理解读出来。

  (学生读得很投入,但是由于对杜甫情感的把握还不是很到位,所以还不太感人)

  师:你的声音很有穿透力,我已经感受到了秋意,不过情感还不够丰富,你想不想读得更好?

  生:想。

  师:要想把一首诗读好,仅仅理解了诗歌表面的意思还不行,我们还必须深入体察情感,下面我们就来体察情感。刚刚让同学们提出了自己的困惑,下面请同学们解答一下老师的几个困惑。我的第一个困惑是:“风急天高猿啸哀”一句中,写“猿”的叫声为何用“啸”而不用“啼”?

  (学生思考)

  生1:之所以用“啸”是为了表现“猿”叫声的悲哀,而用“啼”不能达到这样的效果。

  师:古人说“杜鹃啼血猿哀鸣”,用“啼”不是也能表现悲哀吗。

  生2:“啸”与“啼”虽然都能表现悲哀的意思,但是“啸”与“啼”好像是不完全一样的“悲”。

  师:那么“啸”是什么样的“悲”?

  (学生茫然)

  师:大家可以想一想以前读过的用“啸”的诗句,岳飞在《满江红》中说:

  生:(七嘴八舌)“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

  师:很好,大家说“啸”中除了“悲”还有什么?

  生1:愤怒。

  生2:壮。

  师:对,“啸”是“悲中有壮,悲中有愤”,既然我们揣摩出了这种情感,哪位同学把首联再来读一下?

  (学生主动读且读得很悲愤)

  师:从你的朗读中,我们已经听出了悲愤之情,你能说一说,你为何要这样读吗?

  生:我感觉“啸”字应该重读并且尽量拉长余韵,才能读出这种悲愤情感。

  师:说得好,可见,因为对一个词有了深入的理解就可能对这句诗有了全新的情感把握,以后同学们在体察诗句情感的时候一定要从词语入手。

  (学生若有所悟)

  师:下面请同学解答一下老师的第二个困惑:情由景生,诗人首联写了六种景象,表现了孤独悲愤之情,而第二联却只有两种景象,这对于情感抒发是不是略显无力?

  (学生思考)

  生1:第二联虽然诗人只写了“落木”与“长江”两种景象,但是诗人说“无边落木”“不尽长江”,可见第二联所写景物种类虽少,数量上并不少。

  生2:第二联写“无边落木萧萧下”不仅写到了落叶无边,还写到了落叶的声音,“不尽长江滚滚来”不仅写到了江水的无穷无尽,还写到了长江的气势,这对情感的表现都是很有作用的。

  师:那么你说第二联与第一联相比,诗歌的境界是渐大还是渐小?

  生:我觉得渐大了。

  师:为什么?

  生:诗人见到了无边的落叶又想到了长江的无穷无尽,不论是从时间上还是空间上都比首联境界渐大。

  师:既然这样,你可以为大家读出这种大境界来吗?

  生:可以。

  (学生有感情地读)

  师:请你告诉我:这两句诗,诗人到底要抒发什么样的感情?

  (学生有些茫然)

  师:大家可以想一想如果你是杜甫,面对如此景象,你会想到什么?

  生1:自己已经老了。

  生2:生命真是短暂。

  生3:感叹自己功业无成,报国无门。

  师:看来这句诗中除了悲愤还有叹息啊!那位同学能读出这种悲叹之情?

  (一学生自告奋勇且读得很投入,但是并没有完全读出悲叹之情)

  师:怎样才能读出悲叹之情呢?哪位同学再来读一下。

  (学生主动读且读得比较到位)

  师:这一联既要读得气势开阔,有包容宇宙之意,“无边落木”“不尽长江”二语要一气读出;又要读出悲叹之情,就必须将 “萧萧下”“滚滚来”读出余韵。

  (教师范读,学生鼓掌)

  师:下面请同学们解答一下老师的第三个困惑:有人说“这首诗前两联写登高闻见之景,境界宏大,而后两联只感叹自己的命运,境界不像前面的诗句那样开阔,这首诗的前后境界并不吻合 ” 你怎么看待这个观点?

  (学生非常茫然)

  师:(点拨)写景往往为了抒情,然而应该大景配大情啊,诗人后四句到底是不是感叹自己个人的命运,抒发个人悲情?

  生:是的,“悲秋”“常作客”“多病”“独登台”“霜鬓”“停浊酒”都是在写自己。

  师:诗人为什么会这样呢?请用诗中的语言回答。

  生:就是因为“艰难苦恨”。

  师:诗人因何“艰难”,又“苦恨”什么?

  生:世事艰难,“苦恨”自己历尽辛苦,两鬓苍苍,却功业无成。

  师:说得很好,可见杜甫并非仅仅为个人而愁啊,他更是为国运而愁,为天下苍生而愁;诗人是把天地苍生都埋在胸中,这种思想感情是何其丰富深厚啊!由此可见,三四两联宏大境界有没有缩小?

  生:没有。

  师:后人都将杜诗这种境界开阔且基调悲慨、感情丰富深厚的特点叫“沉郁”,那么,我们该怎么把这种沉郁之情读出来呢?大家自己读一下,看看如何才能读出这种情感。

  (学生自由朗读)

  师:请一位同学为我们范读一下。

  (学生主动读且读得低沉而浑厚)

  师:你能说说为什么这样读吗?

  生:“悲”“常”二字要重读;“病”“独”二字要重读,这样才能加重悲苦情绪。

  师:你说得很好,看来呀,要想读出情感,重读一定要处理得好;不过我觉得最后一联,你读得还不是非常到位,同学们同不同意我的观点?

  生:同意。

  师:哪位同学再读一遍尾联。

  (学生读)

  师:你能说说为什么这样读吗

  生:“艰难苦恨”四字应该重读。

  师:那么“潦倒新停浊酒杯”呢?

  (学生稍有点茫然)

  师:诗人为什么要登高?

  生1:为了思乡。

  生2:为了排遣愁绪。

  师:诗人有没有排遣愁绪?

  生:没有。

  师:诗人不仅没有排遣愁绪,反而增添更多新愁,大家说一般如何消愁?

  生:喝酒。

  师:但是诗人有没有喝酒?

  生:没有。

  师:诗人为什么酒杯已到唇边又轻轻放下?

  生:说明诗人心事重重。

  师:说得很对,诗人欲罢不能啊!所以当我们读到最后一句时,应该读出悲咽之声。哪位同学再把最后一句读一下。

  (学生读)

  (教师范读,学生鼓掌)

  师:下面请同学们把整首诗齐读一遍。

  (学生读)

  师:悲哀、悲愤、悲咽,让人倍感悲凉;悲秋、悲己、悲国,让人深陷悲思。同学们还想不想更深入的把握这首诗的韵味?

  生:想。

  师:如果能将自己融入诗歌的意境,我们会读得更好。老师深感这首诗天下第一七律的.美誉,把它改成了一首五律,请看:“天高猿啸哀,风急鸟飞回。无边落木下,不尽长江来。万里悲秋客,多病独登台。潦倒又停杯,苦恨繁霜鬓。”大家说老师这首五律与杜甫的《登高》相比,你更喜欢哪一首?为什么?

  生:我喜欢杜甫的诗,我感觉老师的诗太简单了,没有韵味。

  师:为什么呢?我这首诗与《登高》意思并没有多大区别啊,为什么韵味全无呢?

  生:老师的五律与杜甫的七律相比缺少了“萧萧”“滚滚”等词语,诗歌中的形象不生动了。

  师:说得对,老师的五律缺少了情境化的词语,让读者失去了身临其境的感觉,让我们始终觉得诗人在诗外。由此可见,大家读这首诗也不能只读出秋景,或只读出秋情,还要读出景中的杜甫,情中的杜甫。现在就让我们轻轻地闭上眼睛,穿越历史的隧道,来到1200多年前,让我们静静的聆听杜甫老人那沉重的叹息。

  (音乐起,学生闭上眼睛)

  师:(深情诉说)那是一个战乱频仍的年代,一个秋风萧瑟的日子,一位两鬓斑白的老人,孤零零地站在长江之滨,面对无情的江流,耳畔不时传来凄厉的猿啸之声,他就是杜甫,此时,我们就是杜甫,客居他乡,老病孤舟。

  (简短停顿,教师范读全诗,学生非常感动)

  师:此刻我们的心情都很悲怆,同学们,让我们全体起立,把这首诗满怀深情地背诵出来,以表达我们对杜甫无限的缅怀之情!

  (全体学生起立,师生共同背诵)

  (音乐起)

  师:“走在历史上那个悲怆的角落,一声凄厉的啸掸去记忆的尘,还有一只低回的鸟,一片秋天的叶,凝视着我。假如可以追寻,就让那穿透千世的遐思,那载负沉重的痛,都和着这有节奏的韵律,都化作这古朴的风。就让我漂泊在那个高台,静静地咀嚼——你如霜的两鬓!”

  (下课铃声响起)

  师:下课,同学们再见!


【高二上册《登高》课堂实录】相关文章:

高二上册《登高》课文及翻译03-03

高二上册《登高》优秀教案07-27

《登高》教学设计(高二上册)07-27

人教版高二语文上册《登高》教案设计09-09

人教版高二上册《登高》教案设计09-22

高二上册语文《登高》优质教案设计03-20

高二上册《蜀道难》课堂实录03-05

高二上册语文《蜀道难》课堂实录07-15

高二语文登高教案设计08-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