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读《游子吟》说母爱

时间:2024-05-11 11:10:47 维泽 初一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读《游子吟》说母爱

  在日复一日的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没少做古诗词鉴赏吧?古诗词鉴赏,通常是体会诗词中的字词、意境、句意、语言特色、主旨、技巧、结构思路等更深层次的内容。那么,古诗词鉴赏要怎样去完成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读《游子吟》说母爱,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读《游子吟》说母爱

  原文

  游子吟

  孟郊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作品鉴赏

  母亲是一位慈祥和蔼的母亲,母爱付出的一切都是为了我们。当你离开母亲外出打工,母亲只希望你过得好,不要受伤,不要担心,好好工作,但母亲在心底却永远在为你牵肠挂肚。当我们离去时,母亲看着我们离去的背影悄然泪下,母爱是无私伟大的。

  回味无穷的民歌,用白描的手法和通俗的语言描写出母亲对儿女无微不至的关怀:“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古代吴城民间有一种风俗,家中有人出远门,母亲或妻子为他做衣裳,针线一定要缝得细密,这样,出门人才会早早回来。这里孟郊引用家乡的风俗,来说明老母倚门盼儿归的迫切心情。是人孝心不减当初,用家乡的习俗道出心声,更能慰藉老母于风烛残年。母亲对儿子临行时的千叮万嘱,已上升为天下母亲对儿女出门前的牵挂和依依不舍的深情。儿子把自己比作一颗小草,把母亲比作春阳,通过阳光养育小草的形象比喻,说明游子对母亲给予的爱是永远报答不尽的。这是何等形象与贴切的比喻啊!寡母稚子相依为命,长大成人却也不能对母亲报以万一。千百年来,多少游子在诵读这首小诗时心灵不震撼?多少游子在想起家乡母亲时不热泪滚滚?

  母亲是我们一生中最重要的人之一,母亲不仅给了我们生命,在我们的成长中更是无时无刻不在操劳,即使我们长大成人,母亲也在永远关怀着我们、疼爱着我们。病床边有母亲终日守候的身影,厨房里有母亲进出忙碌的身影,在我们的身后,永远都有一双时刻注视着我们、关注着我们、为我们的成功开怀大笑、为我们的失败深锁眉头的眼睛。

  在这里,我要祝愿天下母亲平安度春秋!

  创作背景

  《游子吟》写于溧阳(今属江苏)。此诗题下孟郊自注:“迎母溧上作。”孟郊早年漂泊无依,一生贫困潦倒,直到五十岁时才得到了一个溧阳县尉的卑微之职,结束了长年的漂泊流离生活,便将母亲接来同住。诗人仕途失意,饱尝了世态炎凉,此时愈觉亲情之可贵,于是写出这首发于肺腑、感人至深的颂母之诗。

  作者简介

  孟郊(751—814),唐代诗人。字东野。湖州武康(今浙江德清)人。少年时隐居嵩山。近五十岁才中进士,任溧阳县尉。与韩愈交谊颇深。其诗感伤自己的遭遇,多寒苦之音。用字造句力避平庸浅率,追求瘦硬。与贾岛齐名,有“郊寒岛瘦”之称。有《孟东野诗集》。

【读《游子吟》说母爱】相关文章:

母爱的颂歌——《游子吟》06-06

母爱的颂歌——《游子吟》06-06

谈谈《游子吟》09-25

改写游子吟06-25

《游子吟》改写08-05

改写《游子吟》07-03

你说我说他说06-20

你说我说他说06-20

说曹操——读《三国演义》07-20

读《血色母爱》有后感06-30